学区备课制度化助力义务教育段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论文_张德壮

学区备课制度化助力义务教育段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论文_张德壮

张德壮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文艺体育教育中心 264000

【摘要】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学区备课制度的构建与研究是基于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针对校际间学生美术素养存在整体差异、教师毕业专业分科差异及业务能力存在差异的现状,在小学美术区域教研的基础上,探索大学区集体备课制度的构建。此研究以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骨干教师为核心,同一学区内的各中小学(生源地相同)组成一个学区备课组,组内教师成立学习共同体,除常规的集体研究、备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之外,特别加入专业技能的研讨和实践。近一年的研究验证了学区备课对教师美术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教法学法的改进、教科研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保证了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39-03

【创新缘由】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对学校美育和学生艺术测评工作提出了要求,意见中指出必须要“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与科学评价与美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当前多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毕业专业因专业分科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多数学校美术教师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国画、油画专业居多,少有版画、雕塑、设计等专业,而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美术的全部门类,教师专业的先天不足成了制约学生艺术素质成长的阿克琉斯之踵。

【实施过程】

一、构建学区备课制度,落实教学+教研+培训长效发展模式。

学区备课制度的主要内容为:学区组划分,关注小学、初中生源的一致性,注重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组长负责制,落实各项教研目标的实施;实效性原则,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结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5版)》,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学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任务;评价机制推动学区备课制度健康发展。

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高低不同,各校美术组的教科研能力也必然会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受教师专业化成长程度的影响而改变。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普通的学科教研效果不佳且局限性较大,难以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通过实施学区备课制度,组成多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加入学习共同体后,在常规的集体备课之外,专业技能的研讨和实践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扩展成为可能。这样既提高授课水平,又丰富专业技能,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实际性保障,学生的艺术素质提升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二、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科研能力;在同课异构模式下进行教法、学法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一)研究、解决美术学科教学中“归O”现象。

通过师生问卷调查和座谈,分析“零起点”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美术教材中同一领域知识点相对分散,内在联系不明确;二是部分学生学具准备不理想,学习效果难保证;三是美术课本的循环使用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熟悉、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与经典作品。做法如下:

1.强化小学、初中美术课程体系结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整个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知识框架。学生学业成长目标具体化,使教师能够宏观上掌握各个学段学生应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微观上每堂课要达成的学业成长目标也能逐一落实。

2.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跟踪评价、指导的工作力度。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尤其注意小学与初中衔接,初中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新生的欣赏水平、创造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等,使美术课堂、辅导更高效。

3.制作、分享小学初中PDF版美术课本。

成效:更多教师开始反思学生“不长进”的原因,共同制定解决的对策;同一学生在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创造力、审美判断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研究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知识结构,做好小学与初中段的链接与整合;制定学业成长标准并验证其对高效课堂的促进作用。

做法: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段美术课程标准》,结合现用教材,提炼出《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知识框架》,制定《烟台开发区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学业成长标准》。教师对各年级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形成宏观的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情进行验证与修改。

成效:建立起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大知识框架,老师们明确了各年级学生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和能力所应达到的程度,并且参照学业成长标准,明确每堂课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如此一来课堂变得更高效,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也不会出现脱节现象。

教师在区域教研中成长,逐渐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在2017年立项的省级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中,多位教师承担了其中两项子课题研究。

(三)同课异构模式促进教师间的教学方法交流,学以致用,打造个人特色的高效课堂。

做法:学区内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同课题授课,做教法、学法研究与引领;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角度进行观测、评价,用数据呈现各项指标;初中学段,确定四个学习领域中的同一课题,线上线下交流研讨情况允许时还可参与其他组的课例研讨活动,发现课的结构设计、教法学法、教具使用、学情等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成效:近一年,我区已有39名美术教师参与同课异构讲课,占全区义务教育段美术教师50%,参与授课的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对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山东省2017年“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有三位老师获得省优课,有两位年轻教师分别获得烟台市和开发区优质课评比获第一名。在烟台市首届“教坛新秀”评比中,有三位老师获此殊荣,全市18人中占比22.22%。

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形成专业交流长效机制,拓展学区内教师专业结构。

做法:发挥骨干教师的“导师”引领作用,专业技能培训分三个层面进行:

1.区教体局文体中心每年组织一次美术教师户外色彩写生,每学期组织一次计算机应用软件培训。

2.各学区备课组每月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教师可参加本学区和其他学区的专业学习。

3.各学校每周集中半天进行专业练习,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考核。

成效:教师专业水平都有提升,回馈到美术课堂,教师的演示更专业,讲解与指导更到位,学生作业变得更有“感觉”。如油画专业的教师通过国画的培训与练习,国画课有了质的蜕变,达到美术教师专业结构均衡发展的初级目标。

四、坚持阅读、写作,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做法: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或专业书籍、至少一本文史哲类经典书籍,并在学区内交流读书感悟;每学年组织一次全区读书心得交流;梳理教育教学心得,结合教学案例,每年撰写一篇论文。

成效:教师开始研读各类教育教学著作,形成读书、记录的习惯,在交流、分享中获得更多新鲜信息,开阔视野,沉淀学养,回馈课堂。近一年来,累计发表各级论文、文章20余篇。

【学区备课制度现实意义的探讨】

学区备课制度的构建,让教师对义务教育段美术学科的知识框架更清晰,对教师美术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教法学法的改进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让教师的专业技能突破了自身局限,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让区域内美术教育资源均衡得以实现。这一制度的构建对实现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

论文作者:张德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学区备课制度化助力义务教育段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论文_张德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