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审计组织的审计行为目标层级及其协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层级论文,民间论文,目标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内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因造假、舞弊被曝光,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规范审计法律责任成为审计界热点话题。许多人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历史、环境原因。笔者认为,在民间审计活动中,审计主体在三方关系人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审计主体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审计风险防范和审计法律责任的发生。对审计主体行为的研究应列为审计理论研究之中。在民间审计中,审计主体行为应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注册会计师及辅助审计人员、项目小组和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行为活动方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分析,影响这些活动效率的是各自的行为目标。而民间审计的行为个体、小组、组织的行为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
民间审计组织中审计主体行为目标的不协调会导致审计活动的低效率,甚至影响到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本文试论述民间审计组织内部的行为目标层级,提出协调目标之间相互冲突的措施,以之影响审计活动的行为因素,提高审计组织内部的协调性。
一、审计行为目标概述
审计行为目标与审计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审计目标是为实现审计工作的直接目的所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对审计事项与设定标准或一定要求的相符程度进行的确认。而审计行为目标是审计主体完成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个人或群体目的,它是一种心理满足程度的期望,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活动的心理指导。根据审计主体不同审计行为目标可分为审计个体行为目标、审计群体行为目标和审计组织行为目标。所以,审计目标是进行审计活动所要完成任务的外在期望结果,而审计行为目标是进行审计活动所要满足审计人员心理的内在期望结果,二者有较大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审计行为目标是审计主体要完成审计行为而对自己提出的内在总体要求,这是指导审计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审计活动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通常是有方向性的,比如年审是要审查年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但是审计活动有时会由于审计人员的行为目标而偏离方向,比如审计项目小组内审计人员行为目标不同,会导致行为的分歧甚至冲突,最终无法形成审计意见。审计行为目标是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审计人员或组织行为的私人目的,它从审计人员的心理上影响审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民间审计组织内部的审计行为目标层级
审计行为目标具有可分性,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审计个体行为目标、审计群体行为目标和审计组织行为目标。
1.审计个体行为目标
审计个体行为目标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辅助人员从事审计活动的根本目的,它决定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由于审计人员存在学历、生活经历、性格、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他们的行为目标也存在差异性。个人心理需求是决定个体行为目标的根本因素。比如,注册会计师拥有签字资格,他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其审计行为目标表现为努力工作,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形成有价值的审计报告。而审计辅助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起协助作用,而且渴望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进行全面学习,他们的行为目标是接触各方面的业务,努力丰富实践经验,同时最好能够得到上级的赞赏,提高薪酬水平。
2.审计群体行为目标
审计群体通常是指审计组织内部的审计项目小组,它具有不固定性、互动性,是一种完成规定的任务、实现共同目的的正式群体,其领导者是项目经理。审计群体行为目标是指审计项目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审计活动的一致性目的。对于一个组织,由于其机构的庞大及成员的复杂,要想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必须经过精密的分工。会计师事务所就由高级经理或主任会计师分配和安排,按照具体审计项目来分组,构成次级单位——审计项目小组。因此,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项目任务是整个群体心理上的共同期望,通常将它作为审计群体行为的目标。审计群体行为目标在项目小组的审计活动中起行为导向作用,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激励因素之一。
3.审计组织行为目标
审计组织与其他企业或组织一样,目标是为了获利。作为一个组织,它同样也有行为的整体导向性,即审计组织中各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获利)而进行审计活动的共同心理要求。审计组织目标是指导审计活动的心理方向。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利而采取措施,比如把取得更多客户、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度化为组织成员心理上的共同要求。审计组织行为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完成审计任务、最终实现组织工作目标。审计组织行为目标具有组织领导的行为偏向性,领导所认可的组织行为目标通常会通过他的努力而影响组织内的群体和个人,使审计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心理要求。
4.审计行为目标的层级
根据上面的论述,审计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层级关系,可以用图1来反映:
图1 审计行为目标层级
审计个体行为目标属于底层目标,个体行为目标的一致性易形成审计群体行为目标,而它直接影响群体目标。审计群体行为目标属于中层目标,组织行为目标属于高层目标。审计组织行为目标对群体目标具有指导性,审计群体行为目标的集合影响组织行为目标。同时,审计个体行为目标对审计组织行为目标也有影响作用,领导行为目标是审计组织行为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不同层级的审计行为目标之间存在冲突
三层级审计行为目标之间存在冲突性,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个体行为目标与群体行为目标的冲突。群体存在是因为其成员拥有相类似的心理满足程度,能形成一致的行为目标。但由于民间审计组织内部项目小组是根据任务安排而使个体走到一起的,这就可能产生目标间的冲突,比如审计项目要求提高审计质量,而部分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对收入的渴望要求加快审计速度。
(二)审计个体行为目标与审计组织行为目标的冲突。作为组织中的个体,对审计组织行为目标的理解具有双重性,一是协作性理解,即组织成员站在组织整体利益与组织利益一致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行为目标;二是个性化理解,即组织成员站在审计个体行为目标的立场上理解组织行为目标。当组织成员处于第二种立场考虑组织行为目标,难免使个体行为目标与组织行为目标之间产生不一致。若这种不一致是个别的,其产生的影响容易得到改善,反之,可能会阻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三)审计群体行为目标与审计组织行为目标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影响力较小,因为审计群体行为目标的形成通常是领导者根据组织行为目标而引导的,另外由于组织成员工作中的朝夕相处及工作成果的对外性,审计群体目标也容易在一段时间后向着审计组织目标方向发展。
此外,审计组织中还存在个体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及群体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个体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具有普遍性,因为人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而群体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组织管理不当造成的。
四、不同层级审计行为目标间的协调
由于民间审计组织内部的审计行为目标层级间存在冲突,若要提高审计活动的效率、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地组织审计活动、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审计组织对自身审计行为目标的冲突采取措施、进行协调,以消除审计行为目标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审计辅助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将审计质量及审计强度与薪酬挂钩。因为审计辅助人员没有签字资格,而且其薪酬往往根据审计工作天数来确定,在审计过程中对这些审计辅助人员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所以往往其个体行为目标不会与群体和组织的行为目标一致。三级复核制的存在表明注册会计师只是进行复核,往往不能把握审计项目的细节,所以审计辅助人员的工作同样重要。加强审计辅助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可有效协调审计行为目标。可以对审计项目、审计质量的要求或审计风险程度的把握进行一定的系数比例分摊,由审计辅助人员承担一部分风险和责任,并与薪酬挂钩,取消辅助人员的固定薪酬制度,引导审计个体行为目标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趋于一致。
(二)审计组织中的成员经常进行沟通,了解成员相互间的需求,在工作中形成较一致的需求期望。不论是正式场合下(例如会议形式)的,还是非正式场合下的沟通,其目的主要是协调和统一成员的活动,起到控制作用;通过沟通影响审计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鼓励并激发审计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通过沟通使群体内的成员进行情感性的而非任务性的相互交流;通过沟通可以实现某种信息交流等等。所以,经常沟通可以解决审计个体行为目标、群体行为目标、组织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
(三)尽量安排个体行为目标一致或相似的人员在同一个群体中,完成相同的任务。由于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审计个体行为目标的改变比较难,所以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人应尽量利用个体行为目标相似的地方,安排那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审计个体行为目标的人员从事相同的工作,并且将个体行为目标的一致特点融于项目任务中。这样有利于形成群体行为目标,解决审计个体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
(四)经常组织审计、会计知识学习及进行道德规范、准则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及整体素养。统一而高效的学习有利于化解目标不一致所形成的矛盾。有效的学习及统一的引导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改变审计人员的心理满足程度或期望,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这种方式虽然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也并不能完全使目标趋于完全一致,但是它会潜移默化地使审计个体行为目标发生变化,从而解决其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冲突。
五、结论
审计行为目标是审计活动的心理指导方向,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审计的质量、风险。对审计行为目标的研究可以从心理上解决审计活动中的障碍,解决审计行为目标之间的冲突,可以有效地协调组织、群体、个体间的相互关系,从行为方式上解决审计活动中的问题。由于审计行为目标是审计行为科学的基础观念,所以对它的研究也影响着审计行为规范的建立等其他审计行为科学的方法、方式。总之,研究审计行为目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要。
标签:审计质量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项目组织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项目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