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绿色建筑,分析了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发、设计、施工、运营四方面出发,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的具体建立原则与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前言: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程度的增强,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渗透到了建筑领域,绿色建筑随之出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包括开发、设计、施工、运营四个阶段,在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工程管理,并落实相应评价体系,是提高绿色建筑建设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关键,是建筑领域在当前时代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1 绿色建筑与全寿命周期
1.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即以节能与环保理念为宗旨,所设计与建设的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今天,绿色建筑已然成为了建筑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1]。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绿色建筑的优势与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要求采用环保材料施工,尽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2)节约资源:绿色建筑要求节约包括水、电以及建筑材料才能的多种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相契合。(3)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要求从开发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均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1.2 全寿命周期
全寿命周期,即建筑从开发,到设计与施工,再到运营的整个过程[2]。建筑施工需从开发阶段入手,开发完成之后,需对建筑面积、建筑特点等细节进行设计,并考察施工的可行性,做好地质勘查等方面的工作。如建筑施工可行性较强,则可正式开始施工,并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建筑可正常运营,发挥其作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要求将绿色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深入渗透到上述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提高建筑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尤其必要。
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
2.1 开发管理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开发管理应以策划为主,在确定策划内容的前提下,验证策划方案的可行性,并初步组织设计工作。
开发管理策划内容需将对建筑当地环境的调查作为重点,需充分了解施工当地自然以及人文环境的特点,并根据建筑目的,考虑如何使建筑能够与环境相协调,进而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在环境考察与分析完成之后,需制定出不同的建设实施方案,并对每一方案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初步组织设计工作。
2.2 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需遵循相应设计原则与要点,并严格按照相应程序,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3]。
设计需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要原则。设计要点主要包括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四方面。在设计管理中,应将上述要点作为主要管理内容。节水,即要求在利用最少的水资源的前提下施工。节地,即避免建筑占用过大的土地面积。节能以节约电能等为主,在设计管理中,应确保室内采光以自然光为主,避免浪费电力资源。节材,即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利用尽可能少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
2.3 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三点内容[4]。
组织管理以对施工人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应协调好上述三个利益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冲突。与此同时,重视施工监理的重要性,为施工质量的提高负责。规划管理即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以对施工全过程质量的控制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施管理指的是以施工前的设计内容为参考,判断工程的实施是否与设计方案相符合,进而对施工进度等做出调整,确保工程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工期内顺利完成。
2.4 运营管理
在绿色建筑施工完成之后,应投入运营,并发挥其作用。运营管理,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点。
运营管理内容相对复杂,即包括对建筑内水电等设备的管理,也包括建筑物绿化情况的管理,管理周期长,是决定绿色建筑是否能够发挥节能与环保作用的关键环节。在管理过程中,应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以促使绿色建筑可真正实现其价值。
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首先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的内容较多,资源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均属于其中的重要内容[5]。以资源标准为例,应将该标准设置为,在确保建筑功能可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尽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如通过对门窗的设计,增强室内采光效果,避免浪费过多电力资源等。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同样应于施工前明确,以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提供参考。
3.2 评价设计
评价设计需本着一定的原则进行,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具体评价过程,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体系应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应渗透到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保证衔接,避免出现漏洞。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具体评价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各个评价指标可通过人为的操作与观察而判断,如将评价指标设置为绿色建筑的绿化面积等。综合性原则指的是评价必须具有整体性与统一性,最终评价结果,必须能够反应绿色建筑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避免顾此失彼,避免遗漏细节。
3.3 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如下:(1)坚持多元化:在绿色建筑中,建筑物的绿化面积、水电等资源的节约情况等,均属于反映其整体工程管理水平以及建设水平的主要指标,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保证上述指标均能够被重视与调查,以使评价达到多元化的水平。(2)考虑综合效益:评价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以及整体建设水平,不能仅仅凭借单一的细节与项目确定,应考虑建筑的综合效益,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综合,保证其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价值,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带来促进作用,以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结论:
需从开发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四个方向入手,做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在确保其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具体评价过程中,以全面提高绿色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旋,莫懿懿,王景慧. 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测度与评价假设模型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706-715.
[2]邓海霞.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及其评价探讨[J]. 江西建材,2016,14:284+289.
[3]刘学.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6,11:192.
[4]秦旋,荆磊.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评估与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探索[J]. 土木工程学报,2013,08:123-135.
[5]赖小东,施骞. 建筑产业低碳技术集成创新管理评价及测度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16-124.
论文作者:李建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建筑论文; 寿命论文; 周期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评价论文; 原则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