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电视连续剧《子夜》笔谈——成功的再创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子夜论文,笔谈论文,电视连续剧论文,长篇论文,再创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茅盾的名作《子夜》改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实在令人感到高兴!因为它既忠于原著, 又是原著的成功的再创造。 今年是茅盾诞辰100周年,这部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与观众见面, 正是对这位中国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的最好纪念。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重写文学史的浪潮中,涌现出一股否定革命文学的潮流。有的学者曾把《子夜》贬为“社会政治文件”;还有的学者将茅盾排斥于现代小说大师之外。这是股令人无法赞同的思想潮流。在茅盾的系列小说创作中,《子夜》是他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作家根据自己长期的生活体验,特别是自己所熟悉的上海上层社会的生活体验,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把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相当深刻地表现出来,并且突出地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揭示出民族资产阶级既与工人阶级有矛盾,又面临买办金融资产阶级的逼迫和吞蚀,在后者的算计下,终遭惨败的境遇。这在当时,是第一部以史诗性的规模与气魄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它曾被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并非偶然。连续剧把这部重要作品重现于荧屏,并充分发挥音像艺术的长处,通过简洁的剪接,富于时代特色的音乐设计与演员的出色表演,把《子夜》丰厚的社会内容、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深刻体现时代各种矛盾的典型环境,十分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显得比电影《子夜》更加血肉丰满,也更有思想艺术的感人魅力。这实在是为文学界做了一件大好事!它不仅为《子夜》提供了又一种艺术的文本,也为茅公卓越的小说艺术恢复了应有的声誉。文学界应当衷心感谢电视艺术家们的努力!
要把长篇小说改编成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并非没有困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说作为语言艺术,它的一大长处就是凡思维能够达到的,语言也都能达到。语言本身是抽象的符码,它借助于读者的想象才能在能指与所指之间建立起指代的关系。而这一点也能转化为小说的长处。即小说能够运用语言的特性去调动读者的想象,在有限的语言表述和描写中去体现广阔而深邃的内容,不但建立起广阔时空的想象,而且揭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感和复杂的思想活动。因此,一部长篇小说的容量往往足以改编成几十部、乃至上百部电视连续剧。要以十四集连续剧表现《子夜》的内容,从编剧、导演到摄影、演员,都得对小说有深刻的理解和独运的匠心。它不仅要充分发挥视像与音响的综合效应,而且需要演员对角色的性格有准确和深切的把握。现在看来,连续剧中吴荪甫的形象尽管有些地方表现吴的暴躁显得过火,但整体上正是把这个人物强毅自信而又刚愎自用、充满振兴民族工业的壮志而才力又未免粗疏、既具现代开放意识又承继家长专制作风的复杂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而且不光是吴荪甫,象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赔了女儿又折本的冯云卿、外号“红头火柴”的周仲伟以及关键时刻背叛吴荪甫的杜竹斋、精明干练的屠维岳等,也都演得相当精彩。几个女性虽戏不多,也个性毕出,演得颇有分寸。农村与工厂斗争的一些戏,也处理得比较好,在烘托时代的典型环境方面补了小说原来描写的不足。尽管出场的人物多,也并非所有人物都能让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但在十四集的有限篇幅里,能成功地塑造这么多人物,并且把当时复杂而尖锐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历史环境也交代得那么清楚,实在已属难能可贵!
因此,我衷心祝贺连续剧的胜利推出,我希望它能被广大观众所喜爱、所欢迎!我也真诚地祝愿《子夜》的编导、演员和其他从艺人员,在日后的艺术生涯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