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D一二聚体(DD)及纤维s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ACI组)和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者及Act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患者Hcy、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O.05、P<O.0I);ACI大梗死面积组患者(病灶直径>5cm)血清Hcy、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病灶直径<5cm)组(P<O.05、P<0.01);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516,P<O.05)。结论:血清Hcy、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D一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98-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微血管病变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改变,它通常反映凝血与纤溶状态的改变,是血栓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2]。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3];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D一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ACI患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变化,探讨其与ACI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CI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1检查证实,排除心、肺、肝、肾等严重内科疾病及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4岁,平均(68.36±12.36)岁。根据CT或MRI所示病灶大小将其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病灶直径>5cm)28例、小面积脑梗死组(病灶直径<5cm)40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人68名作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6岁,平均(69.42±11.96)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晨起空腹取静脉血3ml,采用xc-80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试剂检测Hcy;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D及FBG,DD试剂由SIEMENS公司提供,FBG试剂由四川迈克公司提供,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均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处理应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ACI患者Hcy、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研究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比较
两组研究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Hcy、DD及FBG 水平比较
注: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1
2.3 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DD、FBG水平的相关性: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与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516,P<O.05)。
3.讨论
3.1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影响和经济负担。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患者血清中Hey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的、浓度依赖性危险因素。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在人体内含量甚微,普通人群中血浆Hcy水平高于15umol/L者不足5% ,而在脑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则可达50%。Hcy通过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改变血小板的功能、影响凝血系统,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Hcy还可能作为炎症刺激物引起炎症反应,参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AC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DD为继发性纤溶所特有的代谢物;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二者同为评价体内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3.2 由表1可见,ACI组Hcy、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由表2可见,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Hcy、DD及FBG关系密切,说明血清Hcy、DD及FBG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者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越大,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重,Hcy、DD及FBG水平越高,说明在高Hcy血症时由一氧化氮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Hcy、DD及FBG是了解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3.3 脑梗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各种指标均处在动态变化之中,HCY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将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有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辛勤,王新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D一二聚体水平的相关分析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4):1-2.
[2] 吕晓莉,张华,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75-876.
[3]柳真裕.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D一二聚体相关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59-60.
论文作者:龚见习1,宋万英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水平论文; 半胱氨酸论文; 血清论文; 脑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灶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