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探讨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背景为出发点,对我国现阶段的地下水环境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在对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框架和主要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后,总结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完成对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但由于我国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国目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尚不完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我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很多地区地下水存在严重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这对于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我国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平,从而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开展,地下水水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水利工程刚刚开始进行时,地下水水位相比于未施工状态的水位相差不大,而当水利工程施工开展一段时间直至工程完工后,地下水水位则会呈现明显的下降现象。当水库进行蓄水操作后,地下水水位则会出现明显的上涨现象。这些工程背景下,地下水的水位会出现显著性的浮动,如果此时水库周围没有具备完备的条件,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以地下水水位上涨为例,如果水库周围地势低洼,排水通道堵塞或者过于曲折,就会出现浸没现象,造成大程度的田地冲毁、土地淹没等,这将对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正确评价不同水利工程开展对地下水水位产生的不同影响,是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需要特别注意的。
1.2 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的开展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大,下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首先从工程本身角度出发,不同工艺环节中对地下水的开采有不同要求,在需要水质较为标准的用水时,应该使用一定的过滤装置,以确保用水质达到相应的要求,而如果过滤处理装置的使用时间过长,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蚀、破损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应位置的地下水,使得局部的水中铁化合物急剧增加,污染地下水。从处理固体废弃物的角度出发,工程完工后,将会对不同类型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品进行统一的填埋工作。随着填埋时间的不断增加,废弃物的分解程度就会大大增加,分解后的化学物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下水水质,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极大的影响,情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影响地下水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从工程废水排放的角度出发,工程废水的处理主要是将工业废水通过一定的过滤处理装置,形成废渣和过滤水,然后选择相应的地点将废渣堆放在废渣场,对过滤后的水进行统一排放。若废水处理系统存在漏洞,就会造成处理后的水质不达标,这时的废水排放就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下水水质,不利于其他水利工程用水以及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2完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对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和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具体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约束和指导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对其具体工作的实施给与了政策指导,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标准要求进行。
2.2不断提升评价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影响评价结构的综合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存在很多违规操作的现象。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影响评价结构的完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水平,另一发面加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构的监督和资质管理,从而推动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地下水环境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其责任感、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操作。
2.3 建立健全评价工作体系
地下水环境的评价工作体系是具体评价工作重要的指导,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而且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要对政策进行细化,覆盖到评价工作中各个环节。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对于评价结果要进行审核,加大惩罚力度,鼓励公众监督,公开评价结果,逐渐完善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体系。
2.4完善环保法规,加强能力建设
做好省级层面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重大决策和依法行政的地方环保法规及相配套的政策和标准,完善符合省情的地方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制定突发性地下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密切协作、高效务实的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科研能力、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在环境监管中的支撑能力。强化环保执法队伍业务培训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促使全省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及执法监管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2.5强化地下水环境执法监督
严格落实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十条”相关规定,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动执法监督从城市向农村延伸,逐步形成完善的执法责任网格化,执法监管制度化、执法手段信息化、执法监察效能化的精细监督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无论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有待完善,还是从评价方法有待创新上出发,都需要对当前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笔者从论述地下水环境影响重要性出发,对具体的影响评价因素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着重探讨,以求引起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对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重视的同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建议,进而不断推动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王海荣,王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2):201-202.
[2]张国珍,崔圣达,张洪伟,徐明飞.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效应[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7,28(04):53-57.
[3]曾燚.金属尾矿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12):70+72.
[4]常莺莺.探究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J].山西化工,2017,37(06):152-155.
[5]李美珍,魏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7(34):37-38.
论文作者:张文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评价论文; 地下论文; 水环境论文; 地下水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水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