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医院 4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轻中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80例轻中度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护1组实施常规护理,护2组在常规护理同时辅以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 护2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高于护1组,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SF-36评分明显提高,但护2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轻中度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升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的心理护理;轻中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影响
脑卒中为老年患者多发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预后差,且可引发偏瘫、吞咽障碍、抑郁等后遗症,为加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除常规药物治疗,还需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轻中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80例轻中度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均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为轻中度脑卒中,排除重度脑卒中者。将其随机分组,护1组(40例)包括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年龄(58.19±10.09)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缺血性脑卒中14例、出血性脑卒14例。护2组(40例)包括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年龄(58.76±10.88)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缺血性脑卒中15例、出血性脑卒13例。两组一般资料可比性高。
1.2方法
护1组实施常规护理:(1)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合适、定期消毒和更换床单、被褥,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降低噪音等环境应激因素的干扰。(2)加强宣教工作。针对患者卒中程度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说明脑卒中发病的原因,脑卒中后遗症等,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依从性。(3)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大小便、饮食、衣物更换、按摩、翻身、引流管等各种导管的妥善固定工作、输液护理工作、预防感染等基础护理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3]。
护2组在常规护理同时辅以系统的心理护理。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家庭支持、音乐放松、鼓励性措施的应用、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等。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
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减少变化情况分为4个等级:基本痊愈(91%-96%)、显著进步(46%-90%)、进步(18%-45%)、无效(低于18%、升高、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病例×100%[4]。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HAMD评分、HAMA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均属于计量数据,应用(`x±s)表示,以t检验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如治疗效果用%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0.05则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效果比较
护2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高于护1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注:与护理前对比,#表示P<0.05;与护1组护理后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需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除了常规护理工作,系统的心理护理尤为关键。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开展了如下系统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倾诉自身感受,应用音乐、视频、注意力转移法或深呼吸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鼓励安慰患者,有效消除其紧张、恐惧和依赖心理,在患者病情好转时,及时对患者传达信息,以增加其治疗信心。(2)给予家庭支持[5]。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教,说明家庭支持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性,通过关心和体贴患者,为患者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患者时刻感受到关爱,树立对生活和疾病治疗的信心。并通过多跟患者家属交换意见,以提升护理效果。(3)播放音乐。可根据患者喜好选择相应的音乐,使患者保持平和放松的状态,加速神经功能康复[6]。(4)康复训练中注重鼓励性语言的应用。在康复训练时,应采用符合患者心理的鼓励、赞赏、美好性语言表达对患者的鼓励,巧妙消除其不良心境,并通过放松训练、自我鼓励等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可适当设置奖励机制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热情,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5)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部分患者因失语,无法正常与护理人员沟通,可通过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语言、点头、表示赞同的手势、抚触等非语言性沟通消除患者不安感,拉近其跟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身心应激,促进康复。
经干预表明: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轻中度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升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静.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轻中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1(8):2136-2137,2138.
[2]陈雪萍.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轻中度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3(5):1191-1192,1208.
[3]张艳,郭妍芳.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卒中恢复期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5(12):11-13.
[4]梁水英,吴智芬.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7(16):1912-1914.
[5]苏曼莉,李艳芳.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心理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6(23):2602-2603,2608.
[6]屈萍.心理护理在轻中度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4,17(4):955-957.
论文作者:左天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效果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系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