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差异论文_姚凌云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差异论文_姚凌云

镇江市第十中学 姚凌云

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一、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强调平均发展,鼓励"全优"。二、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短处,有的学生成绩欠佳,被称之为“差生”,甚至有“双差主”的称号。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能“抬起头来走路”,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求同去异、扼长补短,成为一种“补差教育”。但“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对叶片”。同样,世界上也找不到从表到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不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制造“标准件”,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得到发展,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分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师更要承认、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一、教学前充分预想学生差异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1.尊重学生差异,鼓励不同解题思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对自己及教材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宽容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出现不同解题思路,不同的解题答案。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大力表扬。当然,学生如果有不合常理的奇思妙想,要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只有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大声说话,面对教材,面对权威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尊重学生差异,分层提问促进发展。一堂课中,教师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提高。通常,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往往被反应较快的学生捷足先登,反应慢的学生总是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对潜能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还可以把各种层次的学生相对平均的分配到各学习小组中去,小组捆绑评价:潜能生答对得高分,尖子生答对得低分,答错次数多了要扣分。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内部协调回答各种问题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表达,培养各层面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三、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1.分层作业。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统一的标准答案,共同的作业目标,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所以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或选择性作业。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 A组为基础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B组为提高题,重在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适合中等生。C组为发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一般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体现了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2.丰富作业形式。传统作业在设计理念上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在设计形式上显得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使作业成为纯技术的训练。教师若能丰富作业形式,改变其单一、机械的完成形式,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那么作业就不会再是负担。

(1)口头作业

在低年级可以布置此类作业,例如把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交流,告诉父母,在整理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中年级学生中可以布置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感悟数学的魅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学习的方法,探究的策略,发展学习能力,为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2)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调查访问、上网、查阅书籍),了解一些与所学只是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行时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实践作业

教师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和学生自身的资源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当数学课讲到计算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放学后与家长一起去购物,由孩子自己学着付钱,并计算找零头。在学统计时,可叫学生统计自己家一个月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在学习比例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重新设计自己的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鲜活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理性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如果我们真正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不久的将来,“差生”一词将会在教育界消失,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姚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差异论文_姚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