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论文_黄敏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及应用时间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2小时到24小时之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48小时之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及支持后1周、2周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并发症、感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的指标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1周、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4.16%,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2.91%.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并且使用时间越早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内营养;ICU;治疗

ICU危重患者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以及后期手术治疗并且在抗感染等应激的状态下,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出现紊乱,一般会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1]。肠内营养是指由置于胃肠道的管道来提供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代谢基质和其他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可以为胃肠道黏膜设立保护屏障同时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结构,可以有效降低ICU危重症患者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对于肠内营养支持,临床争议较多,有的认为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有的认为肠内营养支持会增加患者肠胃的负担[2]。本次研究主旨探讨分析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同时对ICU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支持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特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12小时到24小时之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48小时之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将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8例,年龄21岁到69岁,平均年龄为(49.22±2.71)岁;男性28例,女性20例:疾病类型:21例呼吸衰竭,14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感染性休克,7例其他。对照组患者48例,年龄26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1.77±2.83)岁;男性26例,女性22例;疾病类型:23例呼吸衰竭,11例重型颅脑损伤,9例感染性休克,5例其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ICU后常规进行抗感染、电解质补充、呼吸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12小时到24小时之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48小时之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注意事项:禁止静脉滴注,对于低渣膳食患者不宜使用,糖代谢异常、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3观察指标[3]

两组患者场内营养支持1周、2周的营养状态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情况的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实施t检验,组间对比率(%)表示,使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的指标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1周、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4.16%,对照组的感染发主率为22.91%,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ICU危重患者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以及后期手术治疗并且在抗感染等应激的状态下,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出现紊乱,一般会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4]。临床对其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外,还会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一肠内营养支持临对ICU危重患者的预后影响比较大,不但提供患者机体所需的基础代谢基质,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同时促进患者的胃肠进行正

常的生理功能,降低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次研究针对不同方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做出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的指标状忑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1周、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肠内营养支持应把握最佳使用时间,尽早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力。同时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4.16%,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2.91%,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肠内营养支持尽早使用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并且没有造成肠内负担[5]。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在ICU危重患者的应用价值比较高,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鹏.李双成.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患者机体应激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6,13(10):1250-1252

[2]李振良.刘亚玲.李友谊.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36(29):14-18

[3]张金荣.瓮杰慧.胡军.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结果及病情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4(10):1177-1179

[4]张子健.早期肠内营养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8,8(4):7-8

[5]刘文君.罗胜军.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0(27):150-152

论文作者: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论文_黄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