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古蚬镇五里庄小学 266700
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会问。提问形式不拘一格,但贵在目的明确、意图清楚,而且要具有启发性。提问重在引导,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并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课堂提问要特别注重避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尤其是一问齐答,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曾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了几个问题,每讲完一个,我都问大家“会不会”,同学们的齐声回答,声音之宏亮,令我十分满意,谁料布置下去做一遍交上来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因此课堂上切忌笼而统之的提问。其实,这种提问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而老师却不能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学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切忌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3.避免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提问后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但学生由于没时间思考,结果往往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反而适得其反。4.提问要因人而异。一个班学生四五十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他们有的聪明机敏、活泼大方,有的呆板拘谨、不善言辞,也有的先天不足、反应迟钝。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正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论文作者:吴明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感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