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促写作
王冬梅
摘要: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长期而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当语言有了很深的积淀,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读;写;结合
如果用比喻的方式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笔者更喜欢把它们比作土壤与种子。土壤厚重,肥沃,广阔;种子、种皮包裹着胚乳,蕴藏着生命。土壤给种子提供水和养分,种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阅读与写作就是这样。然而,笔者身边有许多人,有的虽然也读了不少书,可就是写不出东西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写作是有要求的,不是阅读得来的东西都能运用在写作上,这需要一个读写结合并相互转换的过程。那么,怎样让读和写结合起来呢?
首先,把阅读的目的确定为写作。要想能写,就要在阅读之前确立目标,带着任务去读。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支钢笔,一摞白纸,一首轻音乐,一本感兴趣的书,一颗平静的心,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心稍有触动就动笔记录,或抄录,或回忆,或概括,或归纳,或想象,或联想,或长或短。总之,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一旦失去,它是不会再回来的。
其次,把阅读范围尽量拓宽。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用”就是说、读、写的时候。因此,读,是写作的前提。图书的分类很广泛,不能只追求情节而选择文学类型,还要接触艺术、音乐、建筑、生物、地理、军事、政治、历史、人文、经济、金融、管理等。总之,遇到什么书即可打开看看,当你打开图书的那扇门,你就会发现里面有更多的门,视野也会更加开阔。
第三,阅读时要学习写作技巧。四大文学样式各有什么特点;五种表达方式各自有什么作用;常见的写作手法是怎么用的。谋篇布局、语言风格、风土人情、思想感情都是学习的内容。阅读时,全方位地学习借鉴,以备写作之需。
第四,阅读时要思考,作为写作的立意。文字和文章内容是有限的,但是阅读者的思考可以是无穷的。思考要根据眼前的阅读开始,可以顺着想,也可以逆着想,可以从一个方面挖掘,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散着想,当然还可以天马行空的随便想。体会其思想内涵,写作技巧,构思轮廓,语言运用。多思考人生感悟。多想,文章才会有内涵。有思想才是最好的写作素养,最能表现一个人是不是有能读又能写的条件。
在这个结合和转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在写上面。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更要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因此经常要进行多种多样的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
可以从仿写开始。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主要方式。由读到写有个转化的过程,必须经过“仿”这个环节。模仿是一种手段,也是学习独立作文前的准备。模仿可以仿句式、仿句群、仿段落结构和仿谋篇布局。还可以续写,即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续写。还可以选择改写。改写的方式有缩写、扩写、改变人称、改变文章写作顺序、改变情节等。
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是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
1.写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思考、观察和实验等都要做笔记,这种笔记也是读写结合。多读则胸中有本,多写则笔下生花。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学者、科学家和领袖人物,都有做笔记的好习惯,都是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典范。许多爱读书的人都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做过大量的读书笔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读书时,往往在书的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页的空白处写着见解深邃的评语并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不朽篇章。
2.写读后感:一般在读懂了一篇文章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这些感受可以将其激发出来,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阅读质量;一个是能够触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写作欲望,真正地“情动而辞发”。
具体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范文教学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最好途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因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让学生既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重视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教材本身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可以带着表达的需要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技巧,反复吟咏体会,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我的母亲》教学为例:
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而《我的母亲》的教学就要求围绕这些展开。课前提示:“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学生读完这篇文章,会有什么启示呢?借此,教学设计了同题作文《我的母亲》。
首先通过阅读本文总结一些写作的技法,然后再进行写作练习。
第一,学习围绕着一个人物选取多个事件,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概括地说,文章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教子方面;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待人方面;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对己方面。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第二,学习多角度展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第三,学习用深沉与朴实的语言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第四,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方式。
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
第五,学习结尾的句式。
文章结尾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仿句:如果我……,如果我……,如果我……,我都得感谢……。排比句式把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推到了顶峰,自己的成功都归功于母亲的教导和影响,感情真挚,令人难忘。
回顾全文,语言质朴而平实,感情深沉细腻,不仅仅写母亲对自己的爱,还全面的展示母亲的为人对自己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巧妙的设计,设定读写结合的目标,随文练笔,让阅读教学延伸到写作教学。长期坚持,一定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更多的经验。但是,读写结合的教学不能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契机。多读、多写、多借鉴、多创新,达到读写结合的和谐统一,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45中学014000)
论文作者:王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母亲论文; 自己的论文; 写了论文; 课文论文; 语言论文; 作者论文; 议论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