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人格塑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企业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现代化,其中包括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是以我国人格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格素质在很大意义上是社会充满活力的参照系。如果一个社会忽视了人格塑造,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因此,人格塑造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社会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个体人格,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与人格塑造具有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是感觉、认识、气质、性格、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情操等诸要素整合的产物。社会环境对人格具有重要影响,有些环境具有强有力的影响,有些则影响较弱。所谓具有强有力影响的环境,是说它在使人们向新的生活方式转变时具有较强的力量,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在人格形成上深受影响。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由于受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封建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制约,中国的传统人格表现为一种没有个性的依附型人格。对此,陈独秀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陈独秀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特点。这种人格特点是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极大约束,必然抹煞个性的存在,导致个性萎缩,完全窒息了人们的自主性、进取性和创造性。
中国传统人格是沉重的历史包袱,是窒息民族生机的精神镣铐。不彻底清除这些僵化而陈腐的传统人格心理积淀,就会大大延缓我们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将创建出有利于人格素质提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实现中国人格形态从整体上的彻底转型。然而,市场经济只是在宏观上提供了这种前提条件,高素质人格不可能自动地由社会经济条件所造就,我们应努力探寻一个有利于人格素质提高的社会环境和途径。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载体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活跃的细胞,蕴涵于其中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人格的塑造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人格塑造的内在联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其中心点在于,企业管理就是对人的重视,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管理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热情,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提高。企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价值观使职工树立强烈的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进而促进人的发展。企业价值是企业职工对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评价和看法,它是企业和职工行为方式和交往准则的观念化。主要包括企业的信念、最高目标和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企业,能够使职工产生积极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是他们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来自于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感,构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共享价值观能使企业建立一个合作信任、友爱团结和奋进的企业文化环境,它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使职工树立强烈的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基础。职工是否是主人翁的感觉对职工潜力的发挥极其重要。因此企业文化十分注重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在满足职工物质需要的同时,特别注意满足其精神需求,赋予职工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让职工充分发挥其才能、潜力和创造性,使职工在获得自我成就的满足中,感到工作富有意义,感到唯有促进企业的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企业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更充分地满足职工的需要,促进职工的成长与发展。总之,企业价值观的建立培植了职工的个性意识、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从而使职工的个性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
第二,企业精神使企业形成一种高昂的、充满进取精神与活力的精神氛围,为职工人格的升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这种精神氛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激励职工的自豪感、使命感。企业精神这种催人奋进、鼓舞士气的动力源,是对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保守观念的否定,给人以锐意进取,勇于拼争的精神力量。当今我国的“宝钢精神”、“海尔精神”激励着宝钢人、海尔人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取得骄人的战绩,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奋进向上的企业精神将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主体人格得到升华。
第三,企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强化了职工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企业道德规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风气和习俗,包括是非界限、善恶标准和荣辱观念等等。道德规范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手段,是靠人们的自觉性来保证实施的。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促进职工道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从道德的内涵可以知道,道德的作用本质上是具有主动性的。因而只有在道德主体需要的推动下,形成主动追求道德行为和品质的能力与习惯时,道德人格才有生成的心理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十分注重运用优秀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英雄人物以及企业的优良传统对职工开展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评价等活动,把企业道德规范变成职工的内在道德信念,进而形成体现职工崇尚理想与情操的道德人格,使职工树立起严肃的道德责任感。事实证明,只有具备严肃道德责任感的人才能明辨是非,凭借自己的良知来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海尔集团创业初期,当众销毁70台不合格的电冰箱所产生的震撼力,使“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深深根植于职工心中。因此说,企业道德规范强化了职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使职工成为高度自律的人。
第四,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职工全员培训,使职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最根本的一点是使人不断获得能力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和教育的价值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人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身的价值。企业文化倡导以人为中心,必然把培养人,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放在首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公司都把强化观念导向和技术培训,扩展员工的精神境界,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培训内容除学能训练(知识技能培训)、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责任、纪律、合作、服务等观念和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系统培训。这种培训使员工在接受法律、伦理、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教育的同时,奠定了职业技能知识基础。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工作占去了人们大部分清醒时间,因此,企业领导有责任去塑造他们,使其成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而且还必须让他们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如愿以偿,体验到工作生活的意义,因而他主张人才更需要投资。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松下始终把培训职工放在首位,教育、培训成为松下公司最重要的部分。长年的坚持,使职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企业文化注重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摆脱了那种对职工只使用不培养,只注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不注重职工能力提高的错误做法,揭示了人的能力与人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企业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职工追求高层次人格的实现。企业文化十分注重通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内隐的行为规范及外显的礼仪、风俗等引导与熏陶,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其具有激励功能。首先,在企业文化所创设的人人受尊重的气氛中,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使其受到鼓舞。其次,在企业里确立平等、民主的原则。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在管理者对职工人格的尊重,体现在最大限度地培训职工;体现在让每一个职工参与决策,充分享有自己的民主权利,这会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职工的参与越是深入,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再次,良好的文化氛围还体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这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减少内耗,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们感到温馨、融洽、心情舒畅,有利于人们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高素质人格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只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才能塑造高素质的人格,而卓越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应着重从下述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要把以人为中心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以人为中心”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它自始至终以提升人的价值为宗旨。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才能在工作中不偏离方向,才能破除“人身依附”、“雇佣”等旧观念,从而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使每个职工在一种上进的、和谐的文化氛围中从事工作,不断激励他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使其人格不断地得以完善。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要反映时代精神,引导职工树立现代观念。观念的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不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就难以摆脱旧观念的束缚。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使企业中一些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思想,等、靠、要思想,无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这些都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把转变观念当作首要任务来抓。
第三,塑造和培育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卓越的企业文化强调要通过管理深层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来管理企业,通过优化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来发挥它的导向、约束、激励、凝聚等作用。如前所述,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体现着企业的坚定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崇高目标的执着追求,对职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就是要在企业形成一种充满进取精神的文化氛围,使职工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在这种精神氛围的熏陶中得到调整,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四,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为职工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开放和引进,技术更新更为迅速。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就会限制自己能力的发挥。因此,要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在企业里要形成一种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文化环境,奖励成长,激励成才,同时,还要在企业里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和谐,催人奋进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为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这样,职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仅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第五,加强企业家自身素质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主导方面,企业家的思想境界、理论修养、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等无一不对职工人格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家在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做到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唯有此,才能逐步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不断进取,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企业树立起信誉卓著的企业形象。总之,一切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地位中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个社会主义大厦的经济基础,担负着为整个社会创造和输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任务,是社会主义文明和进步发展的前沿阵地。笔者认为,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企业,必将促进职工人格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拥有众多这样企业的国家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