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下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务论文,困境论文,企业生存论文,危机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8月5日,美债危机爆发,极大了冲击了国际金融市场,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此后,希腊危机、欧元危机再次袭来,欧元区岌岌可危,世界经济危机重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将从企业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债务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中国拥有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是欧美各国的债权人,但实际上,无论是美债危机还是欧债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都是具体而直接的。
首先,债务危机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出口。欧美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地区,债务危机爆发后,一方面,欧美各国的需求大幅下降,从客观上降低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欧美国家为了解决危机,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增设贸易壁垒,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我国产品出口的难度,这对于已经奄奄一息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人民币升值减少了企业资产价值。债务危机使美元和欧元相继走软,并在中长期内推高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而美国又不断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这又使已经处于微利的出口订单利润空间尽失,企业只有忍痛放弃订单,从而萎缩生产规模,资产总值减少。而且,大量的出口产品创造的外汇价值也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越来越低,使企业资产价值下降。
第三、大量国外热钱的流入扰乱了中国市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引发了大量国外热钱的流入,相对于欧美等国低速经济增长和极低的利率水平,中国等国家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大量国外热钱的流入,会扰乱中国的资本市场,更使优质中国企业在内忧外患下,成为国外资本的盘中餐,最终导致我国财富的大流失。
二、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实描
为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我们走访了浙江某地二十三家中小微型纺织服装企业,企业总体上出现了销售困难、成本大幅上升、税收负担沉重、融资困难等问题。
1、内外二难的销售。中小企业的销售正处于内外二难的境地。从外销来看,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出口订单大量减少的情况,而且,即使有出口订单,也基本属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订单,企业往往只有忍痛放弃。根据对二十三家企业调查统计,2011年1月-6月的出口总额为3.036亿元,而2010年同期为5.455亿元,同期下降了44.3%。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居民购买力在下降,因此,内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多数企业出现了销售难的现象,特别是原先以外销为主的中小企业,由于内销渠道的不畅通和营销方式的不同,在外销困难出现的同时,在内销上也无法打开局面。
2、大幅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既有招不到工人的困难,更有用不起工人的痛苦。在浙江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模式下,往往一个地区需要大量同类的熟练工人,而这更是给招工带来了巨大困难,企业大都存在购买熟练工人的情况,即根据工人的技术水平,一次支付给中介和工人一定金额的定金,以保证能在企业工作一定时间,少则一二千,多则三五千,大大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大幅提升,从调查数据看,人均工资由2010年上半年的2053元上升到2011年2641元,上涨了28.6%,而随着工资总额的上升,各种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也明显提升,而这些保险税费名义上由企业与职工共同负担,但由于劳动者往往是流动性很强的民工,我国的各类保险制度又都不能实现统交统筹,因此,他们对于长远的保险并不看重,往往要求不交个人保险,这就又变相成为企业的另一用工负担,如按浙江省2010年平均工资的60%档计算,企业职工每月应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台计为410.84元/人,这还不包括医疗保险的金额。再一方面,企业在出现用工荒的时候,为了留住劳动者,往往需要提高福利、改善住房等,又间接地增加了用工成本。
3、明降暗升的税费。企业税收负担有多重?我们对2010年销售额54.6万元的一家微型企业作了一个统计。2010全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1040元,增值税35823.24元,城建税2507.63元,教育费用附加1791.16元,水利建设基金546.86元,印花税128.45元,残人保障金250元,房产税1000元。税费合计53087.34元,占销售收入的9.72%。
调查中发现:企业税收的缴纳更多体现出硬摊派和明降暗升的特性。从企业所得税来看,该企业由于2010年度销售额大幅下降,如果按实计算,则利润总额为负数,但考虑到税务部门的征收要求,年终核算时,缴纳所得税为8312.32元,而次年四月汇算清缴时,当地税务部门明确规定,浙江平均企业所得税税负为2%以上,强行要求企业补交企业所得税2727.68元,以达到省平均税负以上。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税务部门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微型企业征收所得税时,核定的毛利率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而大幅提升,因此,企业名义上享受了优惠政策,实际上加重了税收负担。
4、通货膨胀下的成本普涨。在通货膨胀下,各种原材料、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纷纷上涨。如某企业在2011年与2010年销售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由去年的9294842元上升到今年的10410367元,平均上升了12%。管理费用和经营费用也分别上升了9.8%和6.52%。这些成本费用的共同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使企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原材料的普遍上涨中还存着一个阶段性涨跌,这种涨跌迫使企业参与原材料炒作,分析涨跌的趋势,进行大量采购,这必然大大增加企业采购的难度,对资金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风险更是巨大。
5、资金是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前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是必然的。一方面,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量增加。如前面所述企业,2010上半年度借款总额为740万元,而2011上半年度则增加到1160万元,增幅为56.8%。而另一方面,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大幅上升,该企业2010上半年财务费用为635264元,而2011上半年财务费用上升到2296354元,2010上半年的资金成本率为8.58%,而2011上半年的资金成本则急速上升到19.8%。
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看,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据调查,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成本高达18%—20%。但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由于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大银行基本不再向中小企业贷款。而此时,部分大企业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一方面暗中与银行联台,获得银行的理财产品的资金,另一方面,以1分(年息12%)利息向职工和社会集资,越来越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这些小额贷款公司住往以高达4至5分(年息48%至60%)的利息向中小企业贷款,因其手续简单,资金到位迅速,还是有许多中小企业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向其贷款以维持周转,更可恶的是,银行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的高利息大大推高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中小企业无论选择哪一渠道借款,都必须支付高额利息,但最终,利润的获取远不足以偿还贷款利息,从而出现了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资金最终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应对策略
在债务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要寻求生存之道,需要改变观念,提升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1、健康代资,稳健发展主业。在2009年至2010年的投资热潮中,面对投机收益远高于实业收益的诱惑,部分中小企业将经营资金甚至借贷资金挪用至房地产、黄金、期货等投资领域,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调控及紧缩货币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的投机行为纷纷失败,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也有部分企业在面临主业竞争压力时,急切期望转型升级,盲目投资新能源、新项目,从而出现了投资失败。因此,在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有危机意识,一方面,坚持发展实体产业,而不是进入大规模高风险的投机游戏。另一方面,慎重投资,充分了解各种信息,掌握行业发展状况,稳健发展主业。
2、提升质量,增加竞争力。宏观环境变化对小企业是压力也是机遇也是挑战,从长期上看,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导致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正能抑制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淘汰部分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企业,有益于中小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时机,积极寻求方案,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提高制造流程中的自动化水平、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产量激励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实业的竞争力。
3、现金为王,适时采购材料。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除了要慎重投资和增加竞争力外,为应对债务危机引起的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出口受阻等复杂的经济形势,必须审时度势,掌握一定量的现金,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摸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向,掌握自身所需原材料价格波动规律,适时适量地采购原材料,以应对其价各的大幅变动。
4、税收为重,规范财务。赋税是中小企业成本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摊薄,赋税对不少中小企业也形成了较大负担。特别是在如今国家税收政策多变、征管加强、税务人员人为控制等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较难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报表,成为中小企业的障碍。因此,一方面,我们建议税收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鼓励减税、财政贴息、所得税减免、提供优惠税率等方式,降低小企业赋税成本,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推动小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中小企业,一定要健全财务制度,队真研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更多地以税收角度来规范财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