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护理及预防措施探讨论文_何小梅

80例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护理及预防措施探讨论文_何小梅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肝胆二科;四川乐山614000)

【摘 要】目的 研究80例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护理及预防措施,提高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全麻手术患者80例,将80例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要求患者禁食、停止服用药物等,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手术以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 结果 实验组40例全麻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肺部感染率为2.5%,经术后有效护理后,患者感染及时得到救治,护理、治疗效果较好;实验组40例全麻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有4例,肺部感染率为10%。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术后肺部感染率最为重要的措施为围术期护理干预。术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通过提高手术前、中、后的整体护理质量,避免围手术期易感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患者术后痊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从而增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术期;肺部感染

全身麻醉因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控制可控可逆,麻醉时间没有规定范围,患者麻醉清醒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局部麻醉效果更好更安全,常作为现如今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但是,麻醉操作经气管插管常可以引起肺部感染,据统计,曾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是非插管的6~21倍。并且手术结束后,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不仅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时间,还会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没有及时救治的患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研究80例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护理及预防措施对提高提高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全麻手术患者80例,将80例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19例是女性患者,21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患有胆道疾病的患者有5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4例,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有11例,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有8例,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有12例。手术结束后进入ICU进行观察治疗的患者有1例。实验组40例患者中20例是女性患者,20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0岁。患有胆道疾病的患者有6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3例,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有14例,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有6例,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有11例。手术结束后进入ICU进行观察治疗的患者有2例。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要求患者禁食、停止服用药物等,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手术以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沟通方法,强化沟通技能,在不妨碍护理的前提下尊重患者的意愿。护理人员需要增加耐心,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多多注意护理的细微之处,使患者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心理。同时,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耐心的回答,语言要贴近患者的理解,态度要和蔼可亲。并且护理人员手术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年龄以及病情,说明手术治疗的过程、要求以及手术目的,帮助患者调节心理和身体状态,以最好的状态进入手术室。

2.1.2基础疾病的处理

实验组40例全麻手术患者中,患有高血糖的患者有8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5例。手术之前,为了降低基础疾病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手术医生需要与内科医生一起确定患者护理计划,将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基础指标控制在手术要求的范围内,调节患者肺功能,满足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手术。基础疾病的控制可以去除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的不良因素,增强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手术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1.3呼吸道管理

全麻手术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身体器官功能降低和结构组织衰老,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并且高龄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其咳嗽反射和口腔的自我清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口腔内细菌和痰液无法排出,加大了肺炎的发生率。患者手术之前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一般采用含漱法进行口腔护理。含漱法方法如下:患者含漱口腔过程中,需要舌头各个方位不断搅拌液体,使得液体充分接触口腔的各个部位,进行消毒灭菌。患者需要每隔一小时到两小时进行一次含漱口腔,每次含漱的时间为两分钟到五分钟。每天定时进行含漱可以降低口腔内分泌物和细菌的存在,促进唾液分泌,维护口腔内适宜的环境。

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和咳嗽锻炼,首先患者需要在平静状态下深吸气,随后运用胸腹部力量用力咳嗽,咳嗽的声音使胸部能够发出震动,咳嗽锻炼每天进行三次,每次咳嗽锻炼二十次。正确的深呼吸和咳嗽锻炼可以促进肺部功能加强,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2.2术中护理

需要保持准备全麻手术所需的一切物品,并保证无菌环境。适当提高病房和手术室里的温度,给患者一种温暖温馨的感觉。术前如果患者心情比较紧张时,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讲解一些医院趣事缓解气氛,还可以给患者播放轻柔轻快的音乐舒缓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医生和医护人员可以用轻松、温柔的语调与患者进行交流,可以交流生活日常营造轻松的氛围,也可解决患者的困惑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也可再次讲解手术步骤,排除患者紧张感,帮助患者替换手术服和正确舒适的躺在手术台上,要注意的是,患者更换衣服时,医护人员应避免双眼注视。整个围手术期都要注意给患者保暖,避免其着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术后护理

2.3.1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手术结束后六小时内,因为患者还没有恢复清醒状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包括呼吸的幅度、频率以及肺部干湿罗音等等。因为全麻手术会降低患者肺部呼吸功能,在手术结束后二十四小时内,需要一直检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2.3.2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为了促进患者手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患者需要进行吸氧治疗,根据监测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定期调节吸氧浓度。患者恢复清醒状态后,需要改变体位为低半卧位,降低横隔位置,促进肺部恢复原有体积。手术结束后六小时内,每一小时翻身两次。当患者麻醉效果逐渐消退时,患者应该进行深呼吸锻炼,每天进行三次到五次。随后逐渐增加锻炼次数。

2.3.3保持呼吸道通畅

2.3.3.1 吸痰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呼吸道功能下降,无法净化和湿化空气,气道内的内分泌物无法排除而积攒在呼吸道内,引起感染。因此需要增强吸痰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同时叩背,练习深呼吸,加大吸气量可以刺激肺泡表面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保证肺泡的原本形状,从而加深呼吸。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是否产生痰鸣音,痰鸣音的音调以及血氧分压等临床症状是否发生改变,判断是否给患者吸痰。

2.3.3.2 气道湿化

患者呼吸道功能下降,咳嗽咳痰无力,其对空气的加湿、净化作用被破坏,气管的免疫防御体系被破坏,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护理措施重新建立净化加湿系统,术后应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吸入药物有地塞米松、0.9%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所有全麻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需要进行心脏和肺部检查,检查措施包括一下几种:体温、胸部放射片、呼吸的幅度、频率以及肺部干湿罗音、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等。出现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1.4肺部并发症的判定标准

①发热(体温升高大于38℃,持续时间大于二十四小时)或血液白细胞计数大于11×109/L;②出现以下临床表现之一:呼吸频率增快,高于每分钟二十五次,持续时间大于二十四小时;咳嗽咳痰,痰液颜色发黄,体积增多,呼吸急促,除外其他疾病因素;③有肺部病变症状之一:患者肺部呼吸音减弱、出现干湿罗音以及管状呼吸音,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2%持续时间大于二十四小时,出现低氧血症,除外其他疾病因素。④有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者是实验室检查结果之一:x线片肺部出现片状、斑片状阴影以及肺部实变,痰培养检测出病原菌等等。当①、②、③同时出现或①、②、③至少有一个出现合并④时既诊断为术后肺部并发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实验组40例全麻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肺部感染率为2.5%,经术后有效护理后,患者感染及时得到救治,护理、治疗效果较好;实验组40例全麻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有4例,肺部感染率为10%。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论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血栓栓塞症、呼吸衰竭等,除下呼吸道感染外,其他并发症如处理不恰当或迁延不愈,均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麻醉操作经气管插管常可以引起肺部感染,并且手术结束后,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卧床休息,并且手术伤口疼痛存在,导致患者咳嗽咳痰的力度减弱,痰液淤积,无法咳出。经围手术期护理后,患者在术前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和咳嗽锻炼,正确的深呼吸和咳嗽锻炼可以促进肺部功能加强,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整个围手术期都要注意给患者保暖,避免其着凉。减少危险因素对患者身体的威胁。术后进行吸痰护理和超声雾化吸入,去除痰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患者还没有恢复清醒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包括呼吸的幅度、频率以及肺部干湿啰音等等。经上述实验讨论可知,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控制术后肺部感染率最为重要的措施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通过提高手术前、中、后的整体护理质量,避免围手术期易感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患者术后痊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从而增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施芬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4):132-133.

[2]周宁.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5):346-347.

[3]刘祎.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干预模式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2):166-169.

[4]周金菊.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917-1919.

[5]蓝飞红,韦颖屏.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6):56-57.

[6]王华.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2):111-112.

[7]朱文君.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10,(14):1312-1313.

[8]朱志云,梁伟丽.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30):4489-4490.

[9]闫文隽,许惠琴,外科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临床合理用药,2009,(19):107.

[10]林丽容,雾化吸入对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1,(5):760-761.

[11]沈云霞,任祝惠,张桂兰.抬高床头预防老年卧床患者肺部感染调查与分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11):74-75.

[12]李大可,王辉,温世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防范.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8):741-742.

[13] 李红,陈永浩,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7):4156-4157.

[14]王江丽.护理干预减少老年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临床护理,2011,(8):90-91.

论文作者:何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80例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护理及预防措施探讨论文_何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