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思齐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思齐

李思齐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都市化的发展,高层建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高层建筑的体型复杂,平面立面逐渐多样化,施工空间较为狭窄,建筑物在结构方面又较为复杂,并且人们对于居住、生活及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些问题使得施工单位在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所以我们只有加强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技术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在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土建施工是整个建筑体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保障,只有处理好土建施工的各方面技术问题,才能够有效控制整个建筑体的施工质量。

1在高层建筑施工时的技术要求

高层建筑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在我国将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称作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建筑整体高度大,结构类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工艺要求高,工程中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施工的材料消耗较普通建筑多,施工的工期也比普通建筑长,施工作业流程多而复杂且相互间的连贯影响性强。高层建筑在安全性上的要求也要远远高于其他建筑。

1.1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如果要确保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就必须要保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进行施工以前就必须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把关,对所需材料的配置工作做好统计,必须要核实材料的检验证明,同时要把材料进行相应的检验,从而保证材料的各项指标达到工程建筑应用的标准。把试验做好以后,必须要妥善的保管其结果,并且要严格的根据试验结果选出相应的材料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当中,其各种材料之间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这就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材料的安全可靠性。

1.2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要全面合理的做好土建设计,它是确保功能实现以及质量要求的基础关键,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具体造价,所以这点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这些关系的影响下,进行土建施工时,必须要全面的分析高层的建筑的具体功能质量,从而才能更好的结合气候因素、地理环境等方面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布,并且才能做好调研和准备工作,也要更为全面的掌握数据研究,以及设计的合理性。对此,在施工阶段时,就必须要严格根据图纸的具体要求,合理的规划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应用。

1.3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中,一般有两个部分,由于在其上部所受到的重力是来自于它的自身,所以会受到一定风力影响。对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施工时就必须要应用不同的技术。由于在高层建筑当中,其下部一般都是承重墙以及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上部则是可以进行利用的空间,所以没有太多的承重结构,但在它的底部结构当中就必须要有很大的刚度,这样可以更多的利用上部空间,然而,由于在高层建筑当中,一般空间与承重是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所以这就要求在建筑当中必须下部的空间要大于上部空间。而我们在一般的建筑结构当中可以看到,在一些合理的楼层设计中是具有功能性的转换层,它可以达到更多的使用功能。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

2.1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结构转换层可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及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浇筑。施工时应对叠和的构件进行仔细的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所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相互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和施工阶段的承载能力。另外,要注意减少结构抗震方面的不利因素,尽量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时所发生的剪力及刚度反面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然后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其次若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以此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另外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已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极大地改善支撑受力性能,但这种措施只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例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是壁式框架、开口剪力墙等结构形式。

2.2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物中,由于造型和功能的需要,我们常常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但裙房几乎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结构的观点看,我们希望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脱开,这时就需要设计变形缝,但从建筑的要求看我们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往往会出现双墙、双梁、双柱,使平面的布局受到局限,而施工后浇带法会弥补这一不足。对高层和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必须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等到高层和裙房主体完工后,再利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得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成一个整体。后浇带施工时,我们优先采用柔性好、施工方便的钢丝网,这可作为永久性的模板使用。为了施工的便利,钢丝网最好在钢筋吊装入模前或者是侧模合模前敷设。钢丝网应该就近绑扎在钢筋上,另外还应在背面设置临时固定结构,以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钢丝网向外鼓出。为了防止在浇筑时从保护层处漏浆,可在接缝底部保护层部位放一短钢筋。

3土建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施工较为复杂,在土建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方面,高层建筑的地基非常重要,这是整个建筑体的基础保障,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要求也十分严格。常用的地基施工方式为整体浇注的施工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保障地基质量,并且成本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由于其层高很高,在施工时很容易对于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会产生各种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状况。土建施工中对于这方面问题也要想办法化解,这也是施工技术中应当考虑的地方。

4高层建筑的裂缝控制技术

4.1设计措施(1)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要重注对构造钢筋的配置;砌体无约束端应增设构造柱;对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小于3m的构造柱,在墙高的中部增设和墙同宽的混凝土腰梁;屋面隔气层和保温层要合理设置;预留的门窗洞口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2)外墙面的要留分隔缝的适当位置,要设置永久性的伸缩缝。

4.2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非常重要,在早期为减少收缩,要避免表面水平蒸发过快,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注意控制砼的温升,尽可能的延长砼的降温速率,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减少砼的收缩,在完善构造设计和改善约束方面采取适当措施。比如,可以利用砼的后期强度,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添加粉煤灰、减水剂等,通过选用较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浇筑温度和初级温度,通水排热,避免集中出现水化热高峰的现象。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高层建筑更高的要求,需要将设计与施工技术紧密结合,改进施工工艺,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正常有序,按照预定的目标,控制工程质量缺陷,增强工程的精度,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汤美清.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周劲.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08(03).

[3]丁慧月,郑颖.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4]郭光临.浅析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2(6).

[5]彭青海.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J]. 江西建材,2014,10.

论文作者:李思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思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