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蔡昇烨,简廷新,潘成勇,杨鹏

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蔡昇烨,简廷新,潘成勇,杨鹏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3

摘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能一直跟着混凝土打振动棒工人并督促他按照要求打棒,很多时候因为工人责任心不足且贪图省力,振动棒未能打到位,出现打棒深度或振捣时间不够、打棒点位间隔过大等问题,最后导致混凝土缺陷出现,严重影响构件的强度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和观感需求。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的应用,正是为解决这些混凝土工程中的问题而产生的。

关键词:打棒深度;振捣时间;打棒点位;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混凝土工程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深盐路与东海路交界处,其中1-02地块建设用地面积12759.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246.36平方米,由A座、B座两栋产业研发用房(含部分地上车库)及一栋宿舍楼组成。A座产业研发用房地下3层,地上22层,建筑高度95.800,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B座产业研发用房地下3层,地上23层,建筑高度99.800米,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宿舍楼地下3层,地上31层,建筑高度92.400米,结构形式为剪力墙。1-03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2084.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76.13平方米,仅有一栋住宅楼,地下室4层,地上32层,建筑高度98.100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

2 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的应用背景

本工程基础承台底板部位存在4~5米高大体积混凝土,地下室存在人防墙结构,且局部存在8米以上,甚至高度达15米的层高部位,楼层高度较高,墙柱强度较大,因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棒对混凝土的振捣密实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管理人员不可能一直盯着打振动棒工人并督促他按照要求打棒,而难免会有工人责任心不足或者贪图省力,对混凝土的振捣未能打到位,就出现了打棒深度和振捣时间不够的现象,或打棒点位的间隔过大,出现漏振的问题,最后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发现,出现了蜂窝麻面,甚至狗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构件的质量,未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在观感方面也是欠缺。所以一种浇捣质量较好且能实时监控工人工作的新型机械的使用非常有必要,在这样的生产背景下,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为解决这些混凝土工程中的问题而产生了。

3 设计功能解析与工作运作流程

3.1 设计功能解析

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与传统的混凝土振动棒不同在于,在振动棒棒头嵌入智能AI感应器,通过棒头与电机主机的连接来使主机能够实时获取棒头使用过程中传来的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电机主机上,除了传统的电机提供电能及动力带动振动棒头振动外,还配置了一套计算机应用系统,并配有USB通用接口接收外部输入数据,还有一台GPS信号接收器。通过开关启动系统,主机实时接收振动棒头的数据,监控到振动棒的插入深度、振捣时间,在主机系统配备的GPS定位功能下,能够监控到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打棒的位置,并在浇筑结束后,通过USB接口可将整个浇筑过程的振捣报告传输出来,运用于后期工作总结中。

3.2 具体的工作运作流程

(1)浇筑混凝土前,启动振动器主机,通过USB接口将此次混凝土浇筑区域的信息图输入主机系统中。

(2)浇筑过程中,可通过配备的GPS接收器,实时跟踪工人打棒振捣的位置,并可看到相邻两次振捣位置的距离,避免打棒相隔位置过远,局部出现漏振。

(3)混凝土打棒过程中,通过前面输入的混凝土浇筑区域信息图,能够比对打棒深度和各个墙柱构件的高度是否匹配,从而知道振动棒是否插到底,避免墙柱底部未振捣出现蜂窝或者狗洞。

(4)通过在主机上设置的各个部位要求振捣最少时间,如若振捣时间不足,将会鸣声提醒。

(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USB接口将本次混凝土浇筑全过程的振动棒打棒报告传输下来,在后期如若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时,用来分析是否是混凝土振捣不到位产生的原因,并用以对劳务公司进行处罚或对质量问题进行索赔。

4 结束语

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的使用,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全过程跟踪工人并督促作业的问题,也因为配备的AI智能感应系统和GPS定位功能,较好地减少了工人贪图省力的情况,通过AI智能系统的辅助,振动棒的打棒深度和时长、点位间隔也得到了保证,因此极大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当然,因为配备的各种AI感应装置及智能系统,还有GPS发射功能和相应的接收器,因此本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的成本在目前来说还是较为高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改进,并在将来能够推行大范围的使用。

参考文献:

[1]蒋萍; 高顶; 王村伟; 张国顺. 新型混凝土电磁振动棒的设计[J]. 煤矿机械,2010-08-15,2010年08期: 66-69.

[2]孙海华.新型混凝土振动棒电源的研究与设计[J].建筑机械,2007-04-01,2008年09期:54-63.

[3]陈雄飞.AI智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中的运用[J].法制博览,2018-10-15,2018年29期: 32-56.

论文作者:蔡昇烨,简廷新,潘成勇,杨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AI智能实时跟踪记录型混凝土振动器(AI-ICV)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蔡昇烨,简廷新,潘成勇,杨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