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_唐斌萍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_唐斌萍

唐斌萍 甘肃省武威市第四中学 733000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

1.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基础性。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初中学生对该技术的掌握,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工具,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2.突出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出任务和问题、假设构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开拓创新,激励学生探究新知,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受传统的教育影响,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已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学生Windows XP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 XP中自带的“纸牌”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双直拖动时,他们看得是那么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因为自己探索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层出不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摆正师生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生学习多半时间是学生在实践操作练习。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师由权威者成指导者。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练习。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得多了,动手还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的巨大动力,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你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

3.注重任务驱动,用好多媒体课件。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清晰。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点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贯彻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很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巩固性练习,整合所学知识。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惟,而忽视了发散性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Word设计贺卡、小报,进行单词听写比赛,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能消除其他部分学科教师因信息技术目前不是中考科目而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产生的偏见。同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作者:唐斌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_唐斌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