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论文_陈宏韬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论文_陈宏韬

摘要:我国在重视土地规划方面一直采取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法,依照因地制宜的策略大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利用率最大化。然而当前我国已经从向社会主义市场进行过渡,各类产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规划应始终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1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国土规划就是将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发挥土地最大功能,国土规划对于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利益所在,但是最大受益者是广大人民。国土规划也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前进方向。从我国新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与国土规划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国家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合理利用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治理的效果,还可以帮助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可以协调社会生活中土地利用资源的各个方面,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1.2开发性的保护手段

想要不断地发展就必须要用发展的思想来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国土规划是相对开放性保护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土地的资源利用来保护国土资源,不仅维持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还通过这种调控实现了资源利用率的升级,帮助我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无限的发展。

1.3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人口大国,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看作第一位,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通过国土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让人们现在过得幸福,更是为了长远的考虑,为后代造福。应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思考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正视过去发展过程中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改变原有的土地规划观念,改变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结论,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2.1控制底线规划

以“尊重自然、系统完整、强制约束、协同增效”为原则,根据不同地域的原生生态特征,通过“生态空间溯源+生态产品溯源+生态功能溯源”三位一体的方式,聚焦自然本底的属性底线、容量底线、品质底线。以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为抓手,提出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引导地域生态系统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时间等广泛的范围。为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整治与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构建结构完整、功能永续的生态安全格局,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状态,使可持续的自然—人文复合生态系统真正复活。使规划成果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底线控制图”,为划定和管理生态红线提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生态空间布局规划)

通过界定“物质态空间耦合、功能态空间耦合、价值态空间耦合、信息态空间耦合、时间态空间耦合、权责态空间耦合”等六类耦合关系,确定空间布局耦合模型,从决定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整体入手,优化和保护生态空间内部多系统耦合以及生态空间与人类活动空间跨系统耦合的机制,形成人与自然新的平衡关系。从质量上,在既定空间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扩展或提升空间的使用效度或效能来实现实质性提升,一是空间功能优化,根据空间特点,赋予最佳的安排,避免空间资源的无效配置或过渡配置;二是空间布局优化,将最有利于发挥功能的最佳位置;三是空间功能符合,在同一空间中使之承载可兼容性的多种功能,并且这种符合性功能承载,不会带来彼此功能的削减。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和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严格督导生态空间的划定、评估和长远保障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底线严控、健康趋导,立足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确定目标任务。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需求,也需要支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域发展战略包括主体功能区划等上位规划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则关注于产业发展的潜在环境污染与生态产品供应。因此,规划目标是在三者权衡之后的共识结果。主要目标如下:明确发展区域应考虑的多功能类型;通过空间评价辨识当前某种生态功能与产品供应的需求与不足,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影响多功能数量与质量的政策、引起变化的驱动力,以保障规划结果与社会经济的良好衔接;制定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确定生态建设思路。生态建设规划的核心在于生态空间的布局要求与实施范围。叠加各项功能需求的生态类型与布局,权衡区域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起步,生态安全格局、景观安全格局等的核心均在于构建一个包括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具有多项生态功能的空间体系,这对于生物保护等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其不完整与破坏往往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威胁与负面影响。通常由斑块状与带状的生态空间构成网络状的空间格局,其中斑块状生态空间发挥核心生境、踏脚石、节点等功能,带状生态空间发挥廊道、缓冲带等功能。并由各类保护区、残存的自然生境、乡村地区零散块状自然植被群落、各类公园、河流水系、山脊线防护绿地等组成。(3)制定实现生态文明的长远措施。实现生态文明可通过空间规划、数量规划与质量控制三方面工作。空间规划,即明确生态空间的格局,构建健康的生态空间体系。数量规划,是对生态空间与污染排放总量进行安排,以确保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质量控制,旨在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防止因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生态安全问题。按照三方面要求制定相应的长效措施,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证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城乡发展。

2.3微观生态设计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治规划基础上,微观层面注重环境美学和环境健康为目标的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依据生态功能溯源确定生态因子,系统评估生态因子的环境价值,系统设计次生生态环境,最后建设监测、反馈修正和管理机制。例如,以往增加社区绿地率作为改善环境的主要举措,但并不关注植被种类、水系等与环境的匹配度,造成一些地区缺水加重、虫灾突出甚至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连锁事件等。此外,生态环境的设计过多考虑有无的角度,而不注重与空间使用功能的协调,如一些滨水地区设计在幼儿集中活动场所,造成幼儿落水事件频发。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生态设计工作缺乏造成的。良好的生态设计是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的重要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提出了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点,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提升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向亚丽,杨浩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7(9):107-108.

[2]姜楠,武长安.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65.

[3]江河,刘贵利,陈帆,等.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论文作者:陈宏韬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 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论文_陈宏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