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第三十中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6
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到教学行为,我们首先要明确思想。课改以来,我们曾一度迷惑过,出现了很多教师不会上课的现象。但是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又不得不随潮前行,然后就有一大批教师进入了迷惑期。具体表现为:有新行为、新形式,无新思想。一时间我们走得踉踉跄跄,漫无目的。而现在,“潮平两岸阔”了,弄潮高手走在最前端。而大部分人又回归原点走着老路或歪路。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我们的思想与新课改接轨了,大方向明确了,而行为却是习惯性的难以改变。这种矛盾其实不应该归罪于教师头上,当我们头脑中“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和“学分成绩”影响你形象的现实要求二者难以同步时,我们会本能的选择后者,因为社会有期待,同行有比较。但是如果问大家现在的教育应该要应试还是要素质时,我们会毫无疑问的去选择素质。这矛盾又何来呢?我们会相视一笑,在心底说我们没有做崇高的选择。
一、走出课改迷惑期 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
教师应该树立的是“以分为本”的思想,在这种功利思想指导下的行为自然不会收到积极的效果。其实考试并没有多大问题,它是评价教育教学的手段,是保证素质教育成果的经验性措施。问题就出在了我们过分看中了分数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们的事业才是伟大的、高尚的。
二、值得思考的教学行为
目前,有人将教师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类,即:重效重法,你乐我也乐;兢兢业业,你苦我也苦;心中无业,你是你,我是我。将课堂教学的“效”分为四类:高效、低效、无效、负效。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低效、无效和负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充分的精力,但教学的结果却是低效或者无效,甚至是负效的。这并不是因为该教师不具备足够的学科知识,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而是缺乏有效的教学行为。
1.“虚假繁荣”。
一位教师的《司马光》一课的导入是这样的:
师:一个孩子落水了,应该怎么去救他?
生A:拿一个吸管一样的长棍让那个小朋友先呼吸着,再想其它办法去救他。
师:你是个善良且充满智慧的孩子,可是要找一个你说的木棍可能来不及了。
生B:找来一块大木板,让那个小朋友趴上去浮起来。
师:你真爱动脑筋,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到哪儿去找这么合适的一块木板呢?还有水缸是不是足够大呢?都存在问题。谁还有别的方法?
生C:找个皮管子,用嘴一吸水就吸出来了,我爸爸浇菜就这样做。这样做小朋友也得救了。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么善于观察,现在又学会应用了,真了不起。可是要在当时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皮管子可能也来不及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司马光怎么办才好呢?
学生明知道“司马光砸缸”却不能说出来,非得要说些其它办法,这种互动是虚假的。生只是在配合老师,“想老师之所想”,师生通过合作共同创造“虚假的繁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种做法更为深远的危害在于,学生日渐丧失了主体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课堂的“虚假繁荣”导致教学低效,“虚假繁荣”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接受了“课堂潜规则”,学生总是在为老师的课堂服务,为老师的意愿服务。慢慢地变成了课堂的配角,而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缺失正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大忌。
2.冲动思维。
冲动思维的泛滥影响系统思维的形成,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例如:《春》的导入:春天有什么特点?a.春天冰雪融化。b.春天柳树发芽。c.春天果树开花。例如:《赵州桥》读文感知。石拱桥有什么特征?a.形态优美。b.结构坚固。c.历史悠久。
课堂需要思考的问题没有经过全面分析深思熟虑再回答,而是想到哪说到哪,课堂看似行云流水,一唱多和,殊不知冲动思维泛滥严重影响了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这正如“盲人摸象”,学生怎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良机就这样浪费掉了。
3.“条件性肯定”。
我们对学生的“条件性肯定”的做法也会导致教学的负效。我们好多教师和家长都习惯对孩子进行“条件性肯定”(如:老师:“小明同学你读的真好,但是你再动情些就更好了”。),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课堂互动,自然也满心欢喜地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可有些教师尽管表扬了学生,可表扬来表扬去,最后还是否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人都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需要以及被身边人无条件肯定的需要。当人们体验到条件性肯定时,极易产生紧张感,影响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值得关注的几点有效教学行为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产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正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心中有爱。
要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首先要过思想关,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最起码要爱学生,要做到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做到:“看似闲庭信步,慧眼八方环顾。胸中满书徒,只教真情流露。勿怒 勿怒 爱在心中永驻!”
2.有效备课。
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要讲究的是备课,过去的备课主要考虑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是导致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在明确目标、深入专研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活动,每个活动怎样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参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或遇到什么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进行评价等。
3.积极有效的评价。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积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回答、表现、行为的评价不易笼统,诸如“你真行”、“你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的评价学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做的很好。
4.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
我们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善于反思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好。李镇西老师每天“五个一”中,有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他还告诉我们:把问题当作课题一样经营,对于一线的老师们来说,最好的教科研课题就是自己遇到的困难。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就一定要养成反思习惯。
论文作者:马树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的是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评价论文; 思想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