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城市园林中,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风景线,为城市的美观和生态的改善带来了福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现代化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具体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节约型生态园林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城市园林产物,提倡用最少的土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选择对环境产生最少干扰的位置布置园林,并充分发挥园林景观价值的绿化型模式,属于一种可持续性的绿色用地。通常情况下,节约性生态园林景观有三方面内涵,分别是园林观赏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生态结构合理性。伴随着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依赖和要求的提高,景观的合理设计以及植物的合理配置成为现今重要的工作。
1.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经济性原则
在城市中创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目的主要在于为人们创造更好的景观空间,提供更舒适和愉悦的环境[1]。由此可见,生态园林景观在设计工作中并不是追求豪华性的消费,也不以过度开发环境为目的,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现有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最大化价值的发挥和利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采用更多的绿色环保材料,真正实现景观效应。
1.2适度性原则
从哲学的角度可知,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发生在一定的界限内,做些改变不会导致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而一旦超出界限就会引起质变。那么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中,适度性原则则是非常基础的原则之一,节约型生态园林中的景观植物必须与周边环境、植物之间相互协调,坚持适度性原则的开发与搭配,才能创造美观、节约和适用的景观和环境。
1.3因地制宜原则
长期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工作表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以城市原有的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确保景观的开发与使用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才能为当地人所接受。
2.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2.1优先考虑生态功能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功能是设计的根本,内容包括生态合理地配置整体的绿化空间,尽可能多地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并保证绿色的能量成为生态功能发挥的前提[2]。另外,还要严格区分功能区与污染区,注意分配植物的抗污染和耐污染等功能,强调绿地对污染物覆盖、吸收等作用,尽可能降低污染的程度,确保城市的生态保持平衡,在现有的环境中为人们创造更清新的空气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2.2保持植物多样性特征
首先,设计人员应注重品种设计意识,结合地带性的特点筛选优化生态种类,保持区域特点以外还要发挥城市的个性,慎重且节制地引进一些其他地区或国外的特色物种,并在培育过程中改良品种[3]。其次,要注意引入较多物种时对规模的控制和生存的促进。比如一些城市园林景观过于追求四季常青,那么就应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设计人员要意识到不同植物本身的不足,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因此,要增加绿色地适应种类,扩大多样性物种相结合,而不应该过于强调单一特性的发挥。最后是借鉴一些地带性的群落种类,遵循植物演替规律,开发更多的绿化空间。
2.3注重植物的种间关系
绿地植物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很多园林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单一结构的绿色物种,这就与设计的绿化观念有关。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是一种负相互的作用,不同物种的竞争能力也具备不同的等级性,同时受到周边物种竞争的影响,具体因素包括植株大小、深度、类型、生长率、耐荫性、他感作用等,而他感作用常常被设计人员所忽略[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对植物生物学种类组成与结构规律的研究,更了解自然,考虑植物之间的相克性,把握植物的种间关系,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2.4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
在生态园林景观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属于一个有序且渐进发育的系统,其稳定性对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入节约型生态的元素后,设计人员就要考虑到当地气候与植物的适应性,推广少灌甚至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降低植物园林对绿地建设以及维护方面的费用,以生态的设计和植物园林自身的系统管理,利用其竞争关系和新陈代谢作用,促进其对生态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实现控制公害的目的。
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合理配置措施
创建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景观,就要保证园林植物既能充分表达城市的风情与个性,又能发挥生态平衡的作用,并且给当地生活的人们带来愉悦舒适之感。那么在设计的同时,就要注重城市园林融入文化、民俗、历史的因素,为园林增添更多地域特色与文化的特征,实现功能与意义的结合统一,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3.1科学合理配置植物
首先,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特点及植物的生长特征,遵循适合地域特点、适合植物生长特点的原则进行设计,其设计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调整植物种类的搭配以适合地域特点,要做到优选植物种类,或是通过驯化育种的方式确保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而生长;(2)改变当地环境适应植物的生长特点,这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大力的施肥和灌溉,或是采用混交的方式确保土地的环境能够适应植物的生长。
其次,要结合植物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由于植物具备了多样性的特征,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在设计以前设计人员要对植物进行分类和规划。比如观花植物,包括山茶、月季、玉兰、美人蕉等,确定这些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哪些具有花型奇特性质?哪些具有花色鲜艳特征?通过利用不同花色、花带和组成图案的方式发挥植物配置所产生的美观性作用,确保组合能达到花色与香味俱全的效果。再比如观叶植物,包括棕树、亚马逊王莲、蒲葵等,这些植物因为叶片巨大而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有一些如含羞草等因叶片形状的奇特而深受喜爱。另外一些观果植物,包括象耳豆、神秘果等等,都能给人视觉冲击。
再者是注重植物高度与色彩上的协调搭配,植物配置色彩的变化与对比能够展现园林景观的季相变化特征,比如落叶树下种植长青植物,就能在春秋季节产生鲜明的视觉对比,而在常青树下种植一些花期长且花色鲜艳的植物,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3.2提高园林绿地地域特色
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还要结合乡土植物的应用意义,选择当地品种齐全、资源优越的物种,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以符合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性原则。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当地树种通常可作为园景树,形成景观的中心,来展现整体景观特色之美。而如一些观叶树,则可以应用在各景区衔接的道路两旁,花果树则可发挥为园林点缀色彩的作用,为园林吸引蝴蝶或小鸟增添特色。另外,符合当地特征的乡土植物还可以通过假山、墙面等方式进行布置,比如金银花、爬山虎、紫藤等等,其本身的垂直绿化效果不但符合绿化生态的原则,还能形成一道景区风景线而为园林增添美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在城市中的创建符合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要求,在城市功能越来越丰富的当下更是凸显重要作用。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更要从实际的设计工作出发,将植物、环境、城市特色等相关因素紧密结合,促进城市园林景观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6):92-93.
[2]易婧璇.基于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景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6,22(109):186.
[3]史永红.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11(7):166-167.
[4]陈观贵,吴陈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原则与实施要点[J].城市建筑,2013,64(20):185.
论文作者:覃真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植物论文; 生态论文; 节约型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原则论文; 园林论文; 物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