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私人资本投资面临的制度歧视及其对策_投资论文

我国私人资本投资面临的体制性歧视及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私人论文,资本论文,我国论文,体制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所指投资是发生在生产领域的实物性投资,而不是虚拟性质的金融资产投资,私人资本是相对于外国资本和国有资本而言,其投资方式是通过成立各种形式的私营企业:独资(包括个体工商户)、合作、合伙制或股份制公司。

一、关注私人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一)中国的私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步于1978年,20多年来,投资、产值、就业和出口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了重大发展。1980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有165亿元人民币,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2001年底高达2003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31%;截止到2001年底,私有经济共创造产值12316.99亿元;私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就业者的主要去向,2001年国有企业共有下岗人员515万人,而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加307.37万人,增幅达12.77%;出口方面,2001年我国出口总额仅增长6.8%,私营企业出口增长率却达到了23.28%。

显然,随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下降,私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投资因此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入世后,外资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构成

从长期形成中国稳定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自主经济体而言,外资不应该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构成。汉斯·辛格认为:“国际投资流只有当它被吸收到东道国的经济体系时,也就是说,只有产生大量的补充国外投资并找到必需的国内资源时,才会促进它的经济发展。”否则,外国投资所能产生的乘数效应将发生在投资国国内,应该被视为“发生在国外的国内投资”。

外资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构成。中国加入WTO以后,引发了新一轮外商投资,其特点是外资纷纷由合资和合作转向独资企业。2001年1-10月,我国新批外商独资项目比合资多出70%,投资额超过合资企业的2倍。外资谋求经济“飞地”不仅有助于逃避东道国政府监管而且方便随时撤离,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因此,入世后我国坚持在积极利用外资的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国内投资,尤其是国内私人投资的增长。

(三)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民间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1998-2002年,我国通过扩大发行国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缓解经济减速增长和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压力,对我国经济在频繁的世界经济波动中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但长期实施这一政策将会产生三个方面的不利后果:第一,挤出效应会抵消公共支出扩大的乘数效应;第二,沉重的赤字和债务负担;第三,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与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相抵触。因此,财政部长项怀诚最近明确表示,今年起我国将逐渐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项示政府公共开支将趋于减少。

政府公共开支减少和国有经济“减持”,以及我国入世导致更多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今后私有企业将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而民间投资则担负着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大使命。

二、民间资本及私人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民间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表1 近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存贷差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存贷差 9163.4315045 24493313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2001年)

表1中,1998年以来,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存贷差明显增长。从1996年5月至今我国政府共调低银行利率8次,银行存贷差不降反升。此外,2001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分别为16.0%和11.6%,落差达4.4个百分点。存贷差的显著上涨表明我国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民间资本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而较高的边际社会储蓄率则为促进民间投资扩张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私人资本投资增长率的对比分析

表2 近来各类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城乡个人

 30.1

6.7   9.2   6.0

18.0

12.7

国有经济

 13.4

11.3  19.6   6.1

9.5

12.8

实际利用外资 14.2

15.7

-7.9  -11.4

 1.0

14.9

注:1.实际利用外资一栏指标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

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公报》(1996年-2001年)

1978年-2000年是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期,年平均增长率为26.7%,但是在1997年以后,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很不稳定,表现出交替急速下降与上升的走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入世的第一年(2001),外资在华出现爆发性增长,而个人投资增速却大幅度下降。

(三)投资结构的产业分布不合理

表3 2001年底私营企业投资的产业分布(%)

注:1.表中数据为不同行业的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和注册资金三项指标在私营企业的同类总量指标中的比重。

2.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1年度统计报告

到2001年底,我国私营企业投资在第一产业和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城市建设等社会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比例很小,主要投资在第二、三产业,尤其以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为甚。

以上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局限于传统的赢利能力较小的行业,国内私人投资并不活跃。虽然加入WTO为各类性质的企业带来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和大量投资的机会,但国内民间并没有出现外资那样投资热情。然而,国际跨国公司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严格的入世开放时间表使得“速度(SPEED)”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此刻,明晰哪些因素正在抑制民间资本投资热情,积极促进国内私有企业发展,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三、私人投资不活跃的原因

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最新研究发现,许多国家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对中小规模企业的体性(Systematic)歧视。1.企业面临的障碍(Obstacles)与其规模呈现出递减的相关性;2.相对于有政府参与的企业而言。私营企业面临更多的除融资问题以外的障碍;3.相对于有外资参与的企业而言,本土企业面临更多的障碍;4.转轨经济国家中,根据这些障碍的严重程度排列首要的是税收和规则,然后是融资、通货膨胀、政策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由于我国私营企业以中小规模居多,旧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对国内私人投资热情的约束力很强,因而是当前私人资本投资不活跃的根本原因。

(一)市场准入限制导致私人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法律上明确排斥私人投资产业的规定并不多,除了要求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例如武器制造等)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和对少部分行业有100多项管制审批限制之外,没有其它的特殊歧视性规定。对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主要来源于既有的体制和政策约束,以及由实际存在着的既得利益所导致的行业垄断、部门与地方保护主义。例如在广东省莞市的80个行业中,对外资企业开放62个,而对民营企业只开放42个。这一问题在一些低风险高收益服务产业领域表现得尤其严重。目前,国内私人资本只能通过民生银行以及必须由财政资金控股的城市合作银行介入金融业,而完全不能进入电信、航空、城市基础设施管网建设和保险、证券服务等行业。这种现状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私人资本家同这些代表着一国未来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第三产业之间的隔离。由于民企不能尽快进入上述行业并熟悉其特点和经济方式,提升竞争力,因此,从“时间”角度而言,民企相对于外企并不拥有太大的优势。

(二)融资约束制约了私人投资的进一步扩张

目前为私营企业融资的渠道有:股本及债券融资、银行借贷和担保基金贷款、民间借贷、拖欠贷款、私募股本及相互担保等各种非正规渠道。在前两种方式中,私人企业所占比重很小。到目前为止,我国沪深两地股市定位于主要为国企改革服务;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为个体工商企业贷款仅654.6亿元人民币,在各项贷款总额9937.1亿元中所占不到1%,而该年私营企业实际完成投资额为5308亿元。由于专业性的民生银和城市信用社的融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私企的融资需求。因此,私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后面的种种非正规渠道筹措发展资金,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信用,还由于可以避开中央银行的监管而加大了国家金融风险。

私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宏观政策所致,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无法使用。第二,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第三,金融政策的所有制歧视,如对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如果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负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第四,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料缺乏且等级低。第五,机制灵活、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民营银行不足。第六,现有的针对私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存在着规模小、自身规避风险能力差等缺陷。

(三)对策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担心抑制了私人投资积极性

政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部分“涉私”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实际行政及执法中对私企的歧视。首先,由于我国迄今尚无一部保护私有产权的完整法规,而私营企业长远发展的最基本保障是私有财产安全和公平的市场规则。其次,部分涉及私营企业的法律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未能得到及时修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为例。该条例制定于1988年,在第九条第七款中规定:不得向社会发行股票。虽然,这在实践中早已被打破,但是法律的严肃性也受到损害。第三,对私营和中小企业的政府职能管理机构多,行业部门规章制度和地方行政文件多。它们不仅内容相互矛盾而且常常凌驾于国家大法和中央政府文件之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使企业无所适从。例如,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对基于再就业的个体经济念导致的所有制歧视。一些部门和实际操作人员在国有资产进退、项目审批等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宁国勿民”的观念,不愿接纳有实力的私人企业,结果往往变成“宁外勿内”。

(四)通货膨胀约束并非导致私人投资不活跃的主要原因

我国近几年没有通货膨胀压力,而是处于通货紧缩和国内消费不活跃时期,从1996年到2001年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环比变动分别为2.8%、-0.8%、-1.4%、0.4%、0.7%。理论上,市场需求低糜一定会抑制企业投资,但在前面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这并非导致私人投资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相同的通货紧缩程度和市场环境下,入世第一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从2000年的1.0%跃升为14.9%,但私人资本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却从上年的18%下降到12.7%。

此外,由于吸引外资多少被许多地方视为政绩指标之一,外资因而在所得税、行政审批、用地等方面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并通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得到产业投资指导。这些加剧了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遇的不公平。

四、对策

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成员国有五大基本原则要求: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贸易争端磋商解决机制、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原则。依据这些原则,提高我国私人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重在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提高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一)取消市场准入限制,按照市场规则向私人资本开放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所有可能领域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允许私营企业进入一些新的领域,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外贸、商业、旅游以及管理服务等行业、按照市场规则对内开放,首先,要求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观念,彻底摒弃对企业的所有制歧视,打破怕民间经济冲击国有行业和部分垄断利益的观念。在税收、行政、执法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私营企业同等的待遇和政策透明度。其次,要求按照市场规则而不是以行政手段鼓励私人资本的进入。在政府的一手扶持和干预下产生的所谓民营企业,虽然有私人资本的产权却可能不具备相应的市场特征,如果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甚至管理人员等都从国有企业“复制”而来,随之国有企业的问题也会被复制过来。我国唯一一家完全由私人资本组成的银行——民生银行目前的处境正是如此。因此,有人称民生银行“从诞生那天起,路就走错了。”

(二)加快相关法律、规章的“立改废”工作

完善的法律和规章体系将为我国私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安全而又透明的市场环境。首先,应当加快对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相关法规的修订、废除和重建工作。其次,清理与国家大法相抵触的地方规定和行业条例。按照占GDP的比例,我国私营企业已基本完成创业阶段,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打破既得利益者维护的市场垄断局面和地区分割,在国内尽快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可以使私营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再次,通过立法明确我国对私有资产的保护。我国第一部私营企业维护条例——《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已于1999年7月1日实施。该条例虽然不是针对保护私有产权,但是能够增强私营企业主的市场信心,打消对政策不稳定的顾虑,从而提高投资热情。最后,依法行政、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法的公正性。

(三)建立相应的政府支持体系

我国私营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各国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中国加入WTO以后,亟需建立与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第一,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清除政出多门、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该机构的职能包括起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支持、人才培训、资本融通便利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第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例如优惠的信贷政策、必要时的政府资金援助和担保、税收优惠和免费提供信息、咨询以及培训服务等。第三,向私人资本开放国有企业重组和重大的国家开发项目,例如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

(四)建立相应的融资服务体系

入世后,私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好的融资服务,例如享受更高的国内金融业和外资银行服务,国内资本市场对内开放,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接受跨国公司资本以及国外先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为了帮助私营企业充分地利用这些融资机遇,有必要建立针对私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第一,在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监管制度下,允许私人资本自由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第二,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第三,建立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保证担保基本有长期稳定的补充资金来源,完善现有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第四,淡化政府色彩,实现融资担保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五)尽早出台倾向于中小企业的反垄断法

我国政府承诺将不再对国内垄断行业进行保护,但是我国企业500强,乃至挤进全球500强的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只是具备了相应的规模,其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甚至不足于与某些排不上名的发达国家公司相比。因此入世后,需要制定完善而严历的反垄断法律,为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一,鉴于跨国公司有能力弱化市场竞争程度,反垄断的目标需要由国内电信等特殊垄断行业扩展到所有领域。第二,垄断标准的确定应当符合中国国情。限制垄断的措施不能简单措用发达国家的水准,防止跨国公司以层层控股方式间接达到市场控制效果。例如可以把所有接控股和间接控股公司的市场份额等指标加总起来作为衡量市场占有程度的指标。

结束语

市场规则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和进行公正的监管,私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在于其自身。我国多数私营企业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落后,这些也是束缚企业投资积极性的原因之一。毕竟,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入世为私人投资者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时机,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私营企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标签:;  ;  ;  ;  ;  ;  ;  ;  ;  

论我国私人资本投资面临的制度歧视及其对策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