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实验学校 514500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握师生教学地位和多媒体使用的度,在实际操作中一要注意变抽象为形象,二要注意把握使用的时间点,这样才能切实使课堂得到优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 多媒体 原则 方法
物理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使教学效果更好。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多媒体运用原则
1.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初中阶段,学生普遍步入青春期,心智上比小学阶段成熟了很多,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喜欢从直观的图式入手进入思维分析。因此,物理课堂上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一方面要直观,另一方面要有抽象性,要能引导学生由课件引起进一步的抽象分析。如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有的教师只是用PPT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未免太抽象,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因而难以进一步地分析学习;而有的教师则用简单的动画形式通过不同表面小车的滑行情况等直观的运动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讨论。很显然,前述这两种教学,都用了多媒体,但后一种的效果明显优于前一种。后一种多媒体的运用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件展示的内容以直观为主,但却蕴含抽象的深刻道理,符合学生的心智追求,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良好。
2.注意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课堂上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展开课程学习。同样,初中物理教学也要遵循这个原则,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把握这个原则,切不可喧宾夺主。否则,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强化了教师的作用,甚至把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参与,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实际上,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管花了多少心血去做,最终在课堂上它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它不是教材内容的复制,更不是教师讲稿的复制,也不是教师讲授语言的模板。而是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师讲解和辅助学生思考的思维触发器。教师只可用它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不可以使它占据整堂课的时间。总体上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把师生的地位处理好。
3.注意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多媒体使用固然能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优化作用,但如果用得过多却又难免起负作用。就如上文所讲,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师讲解和辅助学生思考的思维触发器。据此,多媒体要展示的课件内容不应当是教材的翻版,也不应当是教师的口水话。所以,物理课堂上展示出来的课件内容要精,虽然是紧紧围绕教材来进行的,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比如上文讲到的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把牛顿第一定律文字从书上搬到课件上展示,这种就是简单复制,没有多大意义;另一种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制定演示动画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法才真正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很显然,这后一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创造,用动画形式演示牛顿第一定律,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学生由这具体化的现象出发,就能轻松把握抽象的道理。此外,物理课堂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比如练习课,如果全凭文字分析就能搞定的内容,就大可不必采用多媒体课件。这种情况都用多媒体的话,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其分析不能深入。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把握度,把握得好,则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反之则致课堂教学效果负向发展。
二、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的方法
1.变抽象为形象。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相对于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抽象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倾向于喜好具体一点的物象,喜欢从具体的事物现象中发现抽象的道理。由这一点出发,初中物理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就要注意把教材中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呈现,适当配以背景音乐或音效。这样的课件用于课堂,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关于摩擦力,某教师利用Flash动画演示了汽车刹车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汽车刹车制动的详细过程,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了摩擦力产生的原理、伴随的生热现象,以及摩擦力的现实应用意义。很显然,这位教师有效地将抽象的摩擦力原理通过课件形象化了,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很理想。
2.把握使用的时间点。课堂上,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时间也要把握得当,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巧。如何巧?就是课件出示的时间要恰好在学生急欲探究道理的时候,恰好在能有效补充教师讲解分析的时候。比如讲到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教师简单介绍一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价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学生思考讨论一阵后,接着展示一个演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原理的软件。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必要时让部分学生亲自操作演练一次。由于有直观的演示辅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其中原理。但这时教学没有完,后面还就该带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把握原理,掌握相关操作技术。这样一来,“讲解——课件展示——实验操作”三位一体,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的原理就把握得非常好,将来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熟练运用。像这样的课件展示,就注意把握了时闻点,因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论文作者:李冬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多媒体论文; 抽象论文; 课件论文; 物理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