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应贴近改革、贴近群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群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纯粹的单一的政治宣传教育,政治与经济分离,思想政治工作是自我服务、自我循环,其出发点是“思想”,由此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方式是下级围着上级转,工作做给上级看,成绩靠上级评判。检查思想政治工作优劣的标准是会议活动的多少、规模声势的大小、领导参观规格的高低,从而形成了把开会作报告、发文件、出简报等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的形式主义作风,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虚功虚做。
思想政治工作要克服形式主义,做到虚功实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必须由原来的政治和经济分离,转向政治为经济服务,贴近改革,贴近群众。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做改革的先导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当今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对改革理论的宣传、灌输、也就不会有干部群众对改革的理解、接受、支持和行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工作的方针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市场经济、转换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要实现这一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保证。在经济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意味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有所改变,而正是为了保证这个方针能够得到更好地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理论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本身就是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最好的服务者,只有既坚持好改革开放,又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搞好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内容如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和道德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等等,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又对经济建设起着正确导向的作用。
改革呼唤着政治思想工作,改革的过程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威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是进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思想政治工作都担负着转变观念、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等任务,同时,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群众对改革有这样或那样的忧虑和担心,这与理论上的模糊、观念的陈旧有直接关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使其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难以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摒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理解和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是扭曲的认识;克服过去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和思维方式;摆脱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真正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工作、判断是非的标准;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与市场的观念、开放与竞争的观念、效益与效率的观念、科技与人才的观念、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等等,使人们的思想适应改革变化的新形势。
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必要保证,市场经济需要精神文明。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总是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精神文明建设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中,思想政治工作起着决定方面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只有始终不渝地抓好精神文明和思想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群众,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党员和群众,净化精神环境,经济建设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仰危机、信任危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的精辟论述如明灯一下子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从而解决了姓“资”姓“社”的疑团。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人民服务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支持和自觉实践这个观点和宗旨。人民群众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人民群众。
支持、贯彻群众观点,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并要把这个标准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领导的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向党员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一方面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通过有说服力的宣传教育,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支持、贯彻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政治关心与生活关心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激励因素。人们生活在社会上,一方面要谋求生存,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谋求存在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自我。为达到这两个目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奋斗、不懈地努力。但是不管人们怎样从主观上努力,很多问题和事情是难以满足和达到的,这就需要从客观上给予帮助。例如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由于目前收入水平及个人的情况不同,出现有的人生活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主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或干部体察民情,为其分忧,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务实性服务,是激励群众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孔繁森卖血收养两名藏族孤儿和定时到敬老院看望、关心藏族老人的行为激励着千万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孔繁森爱人民,故人民崇敬他,视其为英雄、楷模。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这是我们的基本观点。根据这个观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使群众了解自己的利益和责任,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事业而奋斗,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要启发群众的自觉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改革必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这必然涉及到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变化,就会遇到人们旧观念的冲撞。一些人既得利益丧失,一些人会获得新的利益。要让人们特别是在改革中一时丧失利益的人们理解、支持并投身改革,思想政治工作者就需要做好调节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就需要关心人,理解人,活血化瘀,不但要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而且要促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成为改革的主人。故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引导人们辩证的看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得失,引导人们抓住平等竞争的机会。同时,要向群众讲清楚:第一,要让人们认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既得利益的丧失,正是平等竞争机遇的到来。如国家公务员的考核聘任制、辞职辞退制的实行,使干部失去只能上不能下、不犯大错误就搬不动的“铁椅子”,做到能者尽其才,适者得其用,为广大干部聘用提供了同等机会;只有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搬掉“铁椅子”、打破“铁工资”,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才能得以实现,才能激励人们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和自己的最大利益尽其心、拼其力;只有使人们失去“铁饭碗”,危机感才会变成压力和动力,诚实劳动的人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银饭碗”、“金饭碗”。要使人们都真正明白:失者失之合理,得者得之正当,得失是平等竞争的结果。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最终认清改革中自身利益所在并激发竞争。同时,还要让人们看到改革给人们带来的不是现成的果实,而是一种机会。改革带来了更充分的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和发挥才干的舞台、岗位或实现个人最大利益的可能性,但这仅仅是一种机会,要使利益机会变成现实利益,必须自觉适应改革要求,努力学习业务,学习技术。而谁若认为有了这个机会,改革果实便可垂手可得,那么,这个果实不仅不能得到,自己还会被创造这个机会的改革所淘汰。社会主义不养懒汉,改革就是要使懒汉丧失“铁饭碗”,但是改革创造的平等竞争机会对这些人无疑也是一个奋起的时机,如能抓住机会,在改革中奋起,则也是能有所作为的。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对群众进行感情输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思想政治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生活中出现的不可预见事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群众思想上的矛盾,理顺群众的情绪,把群众的心同国家的大形势和本单位的好环境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凝聚力。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渗透力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十分重视和积极倡导做好革命队伍中的经常性思想工作,并为发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制定了一套根本原则和方法。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思想工作的经常性。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千万不能搞“大呼隆”。要扎实有效,坚持正常,把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活。李瑞环同志也指出,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各不相同,对利益的追求,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兴趣、性格、习惯等在内的个性,都存在许多差异,再加上人们对整体和他人的情况了解的局限性,因此,群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经常地、普遍地存在着大量矛盾,要及时地解决这些矛盾,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需要有组织地进行经常性的协调。这些有关思想工作的论述十分深刻,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真领会。
由于当前的改革直接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认识问题和思想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又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要消除和化解这些矛盾,必须靠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靠相互间的经常性沟通和理解,靠和风细雨、细致入微的说服和劝慰。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有个过程和认识的反复性,对一个问题、一件事想通了,矛盾、疙瘩便解开,但往往在另一个问题和事情上又出现了新矛盾或原来想通了的问题又不理解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懈的经常地发现问题和经常不断地做工作解决矛盾。如果不经常性地做思想工作,人民群众的许多思想疙瘩不解开,我们的改革就不能顺利进行。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起一种新机制,建立起一支点线连网、覆盖面广、深入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基层单位可设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信息员应首先懂得思想领先的道理,同时认真履行职责,经常将本单位人员的思想动态汇总反馈到上级主管部门,便于主管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博。这样一旦发现了问题,就有人去做工作。有了信息员的反馈,群众心里不痛快、不理解、不平衡就有人知道、注意,而不是被动的等上级布置任务才动作,问题尖锐了才注意,矛盾激化事故发生才去解决,事过了又来总结教训。同时,新机制也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工作中。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化生产的显著特点是高效率、快节奏,经济活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的思想也活跃多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规律和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思想教育适时地融合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其融合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所以新时期必须把能否为改革开放决策提出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有关信息,能否及时解开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思想矛盾,能否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关系,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能否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
总之,我们所处的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又带来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振奋精神,奋发努力,不断总结和探索经验,争取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其时效性、实用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