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雪梅

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等;每次30min,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家庭心理护理、减重平板训练、平衡功能训练、下肢肌群功能训练等,每次各20min,每天1次。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步行和平衡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AC、MWS、6MWT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侧单腿负重时间、动态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耐力和动、静态平衡功能。

【关键词】平衡功能 偏瘫 步行能力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躯体、步行、平衡功能障碍[1],严重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失调不仅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而且对患者及整个家庭有很大困扰。因此,积极增强步行和平衡协调功能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6岁,平均(60.2±6.8)岁;病程3~13月,平均(7.1±2.5)月;其中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22例;发病原因:脑梗死23例,脑出血17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8岁,平均(62.4±7.1)岁;病程4~14月,平均(7.3±2.6)月;其中右侧偏瘫16例,左侧偏瘫24例;发病原因:脑梗死22例,脑出血1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偏瘫肢体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非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智障者;(3)有神经衰弱、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及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一般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等,每次30min,每日2次。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家庭心理康复护理 给予患者温馨的关爱,不能露出不情愿的表情,要用实际行动去照顾患者,让患者从内心真正感受到家庭的力量,让患者内心踏实,同时也增强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减重平板训练 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仪训练,具体方法如下:由2名治疗师辅助患者步态偏差的矫正,开始训练时,要求患肢脚面完全接触地面,保证双下肢同时支撑身体,防止摆动期膝过伸展,然后帮助患者身体转移重心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髋伸展、保持躯干直立,旋转骨盆前行。每次20 min,每天1次。(3)平衡功能训练 采用意大利生产的PRO-KIN254 型平衡仪进行训练: 患者站于检测台上,先双手握住检测台前方的扶手进行重心转移训练,训练以身体重心为中心,可呈放射状向四周移动重心,训练多次后感觉控制良好时改为单手扶持,然后继续放射状移动重心训练,训练达到满意效果时,需放开双手继续进行重心训练,循序渐进。每次20min,每天1次。(4)患肢肌群的功能训练 肌肉的功能健全是肢体功能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保障,康复人员对偏瘫肢体进行被动运动训练,训练时要求患者平躺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时,康复人员一手置于患者脚踝处,另一手置于膝关节处,然后进行下肢屈伸、外旋、内收等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动作要轻和持续有力,不可过于粗暴强烈。上肢被动运动时,康复人员一手置于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做腕关节、肘关节屈伸运动,操作时动作要领同下肢被动运动,逐步增强训练动作,以取得良好训练效果。每次20 min,每天1次。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情况。步行功能[3]依据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10m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6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评定。静态平衡功能观察单腿站立时间和重心移动总轨迹。动态平衡[4]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得分越高,平衡越好。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结果

4.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FAC、MWS、6MWT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侧单腿负重时间、动态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5 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偏瘫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步行和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5],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多由于损害的高级中枢对低位中枢失去了控制,从而出现平衡障碍,肌反射亢进及肌群间相互失去协调能力,导致运动控制障碍,身体失去协调平衡。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功能训练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良性心理情绪对疾病的恢复尤为重要,一丝温暖能使患者得到一份恢复疾病的力量,使患者身心气息调和,百脉通畅,机体免疫力增加,从而有抵御外邪的力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减重平板训练和平衡训练是偏瘫患者最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能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等功效[6],通过积极调动下肢肌肉,调整患肢负重能力,增强步态的对称性和稳定性。本次研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FAC、MWS、6MWT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侧单腿负重时间、动态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动、静态平衡功能,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克英.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 (33) :213-215 .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83.

[3]吴琼,丛芳,宋桂芸. 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 207-211.

[4]胡川,顾莹,李军.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2): 114-116.

[5]陈昱,阳初玉,李争鸣,等.重心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4,9(6): 720-723.

[6]Hoyer E, Jahnsen R, Stanghelle JK, et al. 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versus traditional training in patients dependent on walking assistance after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Disabil Rehabil, 2012, 34(3): 210-219.

论文作者:张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综合康复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