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论文_王志祺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论文_王志祺

济南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并不少见,它具有建造速度快、造价低和不轻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等优势。但由于吊装工序较多且具有一定风险性,所以稍有不慎便会带来安全隐患,大大局限了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为了装配式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用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引言

在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风险评价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已经初步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相关的风险识别问题。然而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装配技术、构件质量和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尚缺乏全面、系统性地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本文结合实际,系统地分析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G1—熵权组合赋权法,建立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力求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1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1.1吊装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风险

(1)不当操作。吊装过程中的构配件大部分都是人工拼装、起吊操作的,所以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比如疲劳操作、不规范操作等,都是造成操作失误的重要因素。其次,高空作业讲究的是配合度,若操作人员与塔吊地面指挥人没有经过磨合达不到默契统一,那么刮碰事故在所难免,这一点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2)连接部位失效。塔吊是安装构配件的主要设备,一般情况下,吊装过程中吊钩不是与构件上预留的起吊点连接就是与预留的钢筋直连。但由于吊点位置不科学、混凝土强度不够或预埋钢筋不合理等原因致使构件坠落的情况时有发生,轻则物品损坏,重则人员伤亡,不管是任何一种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3)吊装设备问题。吊装设备问题非同小可,一旦吊装设备不能满足吊装要求或性能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构件空中停滞等情况,其中危害可想而知;同时,塔吊长时间处于负荷运行给吊装过程带来一定风险,比如吊装设备不堪构件重负被压垮、倒塌等。

1.2高空坠物隐患

(1)临边坠落。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高层住宅楼成为建筑主流。通常高层建筑的外墙是由预制构件拼接而成,由此高空临边作业应运而生。据统计,在进行装配建筑施工时,发生高空临边坠落的风险将近25—30%之间,占危害份额的三分之一,属于危险性极高的工作。诱发高空坠落的原因是:装配式建筑大多数服务于高层建筑,在进行外挂板吊装时受条件限制不搭设脚手架,能够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只有安全绳索,但安全绳索着力点无法确定因此无法系牢,从而存在高空坠落的可能性,对人身安全产生巨大威胁。(2)重物坠落。“注意高空坠物”是施工现场常见警示标志,可想坠物带来的危险性。常见重物坠落的安全事故有:吊装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导致混凝土刮伤脱落从而砸向路面工作人员,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1.3触电风险

触电事故在装配式建筑中并不少见,但仍有部分企业忽视触电带来的危害。一般情况下,预制配件现场安装完成后要使用电焊将挂板防水接头与拼接处进行焊接,施工人员为了便于操作,常常将导线和临时电源置于地面上,忽略电线短路带来的触电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对策

2.1施工前期阶段的管理措施

(1)完善预制构件运输措施。预制构件形式多样,不同的预制构件运输要求不同。对于长度或宽度远远大于厚度、正立放置自身稳定性较差的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用带侧向护栏或其他固定措施的专用车辆进行运输,要避免由于施工现场场地不平整、颠簸导致构件倾覆。案例中出现构件松散的状况,风险等级为Ⅰ级,应加强监督和防护。(2)严格规划预制构件存放位置及方式。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应该统一分类存放在专门的存放区。存放区应该便于起重设备的一次吊装,避免二次转运;要求地面平整、排水通畅,并具有足够的地基承载能力;禁止工人非工作原因在存放区长时间逗留、休息;避免将预制构件放置于不稳定的边坡上,否则会存在一级风险的隐患,并危及人身安全。(3)加强施工现场用电及线路的管理。对于案例中出现电源线有破损的现象,风险等级为Ⅲ级,即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危及生命。工作人员应认真检查电线,对于老化破损的电线及时更换,临时用电箱用完后及时收回,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2施工吊装阶段的管理措施

(1)慎重选择起重机型号,并进行负荷的最大力臂的稳定性计算。预制构件吊装是最易出现事故的环节,起重机型号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案例中,明显可以看出起重机型号选择不恰当,风险等级为Ⅲ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施工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应立即整改,根据预制构件的外形、重量、吊装楼层数来核算起重机的承载能力。(2)保障临时支撑体系到位。在案例中,预制构件没有临时支撑,经风险评价可知存在Ⅱ级的风险,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或者损坏构件,应采取限期整改措施。在实际施工中预制构件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构件采取相应的临时支撑。例如,对于预制墙、柱在吊装前,需要设置钢管斜撑等形式来维护自身的稳定,斜撑与地面的夹角要保持在适当的角度,一般为45°~60°,上支撑点适宜的位置是在不低于构件高度的2/3处,如果构件较大,容易发生外滑时,还可以在构件下部再增设一道短斜撑。(3)准确设定叠合楼板吊点。叠合楼板吊点设计不准确时会损害预制构件,从而影响强度,或在吊装中构件出现滑落砸伤工人。对案例中的风险评价为Ⅰ级,应加强监督。对于不单独设置吊筋,直接采用吊桁架钢筋的叠合楼板进行吊装时,应仔细计算检验吊点的承载力,确保承载力满足吊装的要求,避免案例中吊点设计不恰当的情况发生。当吊装构件质量较大时,应该增加吊点的数量。(4)提高吊装施工作业人员资质的要求。相关人员要有相应的吊装施工许可证,或者有丰富的施工作业经验。吊装作业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有关规定。在案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构件不稳定,经过风险评价后发现,该项的风险等级为Ⅳ级,也就是安全隐患最大的一项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所以施工单位需要选择技术水较高的人才。

结语

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是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建设的前提。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研究现状,结合我国现有实行的装配式建筑相关规范,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现状的不足之处,从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标准体系两方面,对建立全面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了展望。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对施工中风险进行全面识别、掌控,保证工程总体施工的顺利进行,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蒙繁,罗振华,彭川格,刘羽姿,王晶,杨俊,解维,彭杰霖.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科技资讯,2015,15(33):66-67.

[2]刘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与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2016,42(1):7-15

[3]汤彦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论文作者:王志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论文_王志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