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文立军

衡阳市衡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出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与观察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96.67%>75.56%),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11.11%>3.33%),以上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氯吡格雷疗效显著优越于阿司匹林,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心病;临床疗效

前言

冠心病是好发于老年群体中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多是因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血管狭窄或是堵塞,使心肌无法得到充足的氧与血所致[1]。若患者及时得到应有的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为心肌梗死,否则将会危及患者生命,让患者濒临死亡边缘。目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种药物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阿司匹林在实际应用中因具有较多不良反应,进而局限了该药物的广泛应用[2]。因此,本文主要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出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此次研究所纳入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已排除对此次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与严重肝肾不全与严重感染患者,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展此次研究。对照组男女比例:48:42;年龄范围在68~85岁之间,平均年龄75.24±0.14岁;病程范围在1~7年之间,平均年龄3.48±0.19年。观察组男女比例:48:42;年龄范围在69~86岁之间,平均年龄75.36±0.83岁;病程范围在1~7年之间,平均年龄3.67±0.26年。在性别、年龄与病程比较上,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予以对照组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每次服用100mg,每日1次。观察组则接受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每次服用75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若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等于及超过50%,心功能等级:达到1级,或是改善为2级,表示显效;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范围在20%~49%之间,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则为有效;若治疗无任何改善,则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之和。此外,还需记录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与皮疹)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检验。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表1 比较2组治疗效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治疗后,经统计发现,观察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96.67%>75.56%),比较两组数据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数据所示。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共出现10例,而观察组仅有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11.11%>3.33%),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以胸痛为典型等临床症状,病情轻者早日常活动中无心绞痛发作的现象,但可影响到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但病情重者则易出现昏迷与休克等并发生,危及患者生命[4]。目前,临床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抑制病情进展等作为冠心病的首要治疗原则,但据临床观察发现,老年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发群体,然而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多合并高血脂与高血压等疾病,导致药物治疗方面上一定难度。因此,临床在为患者选用药物治疗时需着重考虑患者的年龄与合并疾病情况,避免药物之间影响疗效。以往在冠心病治疗中,阿司匹林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后可通过与乙酰化血小板中环氧合酶活性部位有效结合,对血栓素A2的生成起到阻断作用[5]。同时,血小板属于血液中最小的无核细胞,无法实现环氧合酶重新合成的过程,因此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反应,但患者长期服用后可对和肠胃造成刺激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该药物的广泛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同点在于,两种药物均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氯吡格雷不会对环氧合酶活性造成影响,可通过与血小板ADP(二磷酸腺苷)受体产生的拮抗作用减弱其他活化因子,在ADP介导途径作用下激活药物活性,从而组织血小板的大量聚集。此外,针对已形成血栓的血小板,氯吡格雷可起到抑制聚集的作用,有效扩张患者已发生痉挛与病变的血管,进而改善末梢微循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血栓诱发诸多不良后果。结合本研究结果,治疗后,经统计发现,观察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96.67%>75.56%),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11.11%>3.33%),以上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钟海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本研究具有一定可信度。

总而言之,予以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提高疗效方面上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维娟.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处方药,2017,9(05):65-66.

[2]王飞.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4):38-39.

[3]杨猛.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6):1061-1062.

[4]于萍,尹海霞,许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2):192-193.

[5]钟海.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57-58.

论文作者:文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文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