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李成山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李成山

李成山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 737200 

摘 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各地学校在课堂中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合作学习模式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在全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小学 科学 合作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的过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给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可见,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一、科学分工,合理组建

在上《声音的产生》这课时,在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环节,我提出探究问题:给你一个塑料袋,怎样使它发出声音?并且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问题一出,组内的几个同学立刻开始“合作”,教室里马上热闹了起来。看似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手,但仔细一看,有些组中也就一两个人在不断尝试着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甚至有的组只有实验小组长一个人在忙前忙后。几分钟后,老师喊“停”,所有的学生都停了下来,有些小组确实完成了任务,但不乏有些组滥竽充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这个实例上体现出小组合作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分工不明确。由于学生分工不明确,教师本认为这样简单的实验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分工,所以实验前只是布置学生动手、记录,并没有指定具体谁负责,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的个人展示,部分学生只是个旁观者,使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相互学习的目的。经过这次的反思,笔者觉得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以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有利于优势互补、集思广益,提高探究效率。其次,分工合作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每一个学生要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组建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在分组时,人数不宜过多,每组5人左右,尽可能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搭配上应做到合理分工,选出一个组织和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协调全组,与教师一起鼓励组员大胆表现、互勉共进。

二、大胆质疑,在合作中思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压力和畏惧感较小,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消除畏惧心理。例如,教师在讲解《时间》这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在这一课时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中某些成员会被赋予“问题人”的角色,也就是能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时间会流逝?为什么回不到昨天?为什么不能提前过明天?……针对这些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这样不断质疑的过程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小组成员间互相发表观点、总结意见。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中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小组有效评价的方法

1.改变学生的角色。在评价过程中,小组有效评价坐实了学生的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评价者,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些评价活动是用来发现他们能做什么,而不是去突显他们的弱点。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着自觉、能动的反应——尽管程度不同、范围有限。这些反应往往稍纵即逝,丰富的小组合作活动将很快淹没这种内在的评价反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加强和发展这种反应,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2.改变教师的角色。小组有效评价要求教师辅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负责,辅助他们成为熟练的自我评价者。教师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组内个人发展、合作及组间的竞争,把小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个人转为面向全体学生。笔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计的学生自我评价的通识内容为:本节课,我是否积极参与,有什么收获,需要改进的地方;参与状态,积极参与度;交往状态,能开展友好的合作;思维状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主动提出有参考价值的问题或活动方式;情绪状态,能自我调控好学习情绪,注意活动环境的协调等等。这样就能保证评价是服务于课程目标,同时又能为教师提供监测学生进步及评估自己教学策略所需要的信息,是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05)。

[2]文涛 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3]徐学福 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论文作者:李成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李成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