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标准论文,战略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线索,技术变革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2012年7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而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标准,是技术变革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决定生产效率的要素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行综合标准化,强化标准实施、评价和监督,努力增强标准化的经济社会效益。《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动标准化发展。以综合标准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途径。
1 标准壁垒时代技术变革和技术标准的发展态势及特点
1.1 当今世界技术变革的发展态势及特点
自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技术革命。前五次科技革命都对经济、科技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正迎来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关研究表明,第六次科技革命爆发的时间大约是2020-2050年前后[1],其科技转化周期大约为1-5年。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有五项:信息转换器技术、人格信息包技术、仿生技术、创生技术和再生技术等”[2]。
由于新科技革命是多学科多领域复合型科技革命,较以往科技革命而言,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科技创新的研究规模和组织形式空前扩大。科技革命以来,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个体到集体从国家再到国际的过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发生在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科技创新研究规模和组织将空前扩大。二是科研组织呈多元化发展。以往科技革命,科研主体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新科技革命,科研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以往的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以外,企业将越来越发展成为科学、技术研究与试验的主体。企业是R&D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也是主要的执行部门(如图1)。
三是科技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技术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使生产力要素显著改变,科学知识呈现指数级数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转化周期日益缩短知识的大量生产和知识量的迅速扩充,科技成果也急剧增加。全球2010年专利申请数较上年增长7.2%,达到198万件的历史最高水平。中国专利申请数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1年至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22.6%。2010年,中国专利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较上年增长24.3%,达到39.12万件[3]。四是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日益增大。19世纪以前,技术经济贡献率仅占20%左右。20世纪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以上。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变革中发挥核心作用。纵观历次技术革命,可以看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应的技术变革就会进一步深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变革中的起着核心作用。六是技术标准在技术变革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技术变革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决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科技革命不仅自身在发展速度、规模、组织形式、成果转化率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与技术标准的关系愈加密切,已经成为技术变革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决定生产效率的重要要素之一。
图1 按执行部门分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的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
1.2 标准壁垒时代的国际技术标准发展态势及特点
(1)标准壁垒时代的国际标准竞争策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以往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之外,越来越体现为技术标准的竞争,且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标准竞争时代。“核心标准的制定,不仅有深远的影响技术发展的方向,但也影响了行业的准入壁垒,行业效率和社会福利”[4]。
如今,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国际标准不仅是各国制定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和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还是国际贸易仲裁的重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都把争夺国际标准主导权当作他们的战略选择,纷纷制定本国国际标准竞争策略,通过争夺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从而控制国际经济竞争的优势地位,来实现国家利益。如欧盟在90年代末制定了“控制型”国际标准竞争策略,美国在2000年制定了“控制、争夺型”国际标准竞争策略,日本与2001年制定了“争夺型”国际标准竞争策略。
不仅发达国家把制定本国国际标准竞争策略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发达国际跨国企业也把国际标准、论坛标准和合作体标准作为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武器。这是因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不确定的标准,会提高运营成本,危害产品质量,给公司的市场地位产生消极影响[5]。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企业高度重视发展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利用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控制市场。另外,“在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日益融合的背景下,行业领先企业通过组建标准联盟,在技术专利的基础上创立技术标准,谋求超额利润正成为国际标准化领域的重要趋势”[6]。当今,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决定性意义。
(2)标准壁垒时代国际标准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WTO的建立,各国关税壁垒逐渐被打破,而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保护作用却越来越被强化。发达国家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保护的两种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将专利技术纳入标准,实施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发达国家通常借助自身的生产技术优势,所制定的标准要求较高,相对比较苛刻,发展中国家很难符合。同时,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市场,规避外国产品的竞争,许多国家制定的标准、法规数量过多[7]。
当今,发达国家往往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技术纳入到进口商品的标准体系且上升为法规,以合法的形式限制他国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种通过专利技术标准来限制进口的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新形式。专利进入标准“这一发展趋势使得在这些领域中制定标准时,无法避免采用带有专利的技术方案,专利成为了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8]。可以说,技术标准的建立无法绕过专利,技术标准和专利权结合的已成为技术标准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高速增长的专利数量,支撑了技术标准的出台。国外在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内具备完善的标准体系和众多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专利技术的捆绑,是今天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国内外技术变革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实证分析及启示
2.1 国外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协同发展实证分析及启示
(1)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发展案例分析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压力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是必然的趋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新兴和朝阳产业。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加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新能源技术标准化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盟、美国等都在大力度地制定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技术委员会TC22已经制定了电动车辆国际标准13项,正在制定的有6项,已经制定的燃气车辆国际标准有26项[9]。
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始终积极地参加ISO/TC22的各种标准制修订工作,如主动承担秘书处的工作,承担标准制修订的建议、立项和起草工作等,籍此掌握国际新能源汽车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地控制ISO/TC22的国际汽车标准制修订工作方向甚至具体内容,以此达到为本国或本地区在国际汽车技术合作和贸易中掌握主动权,进而达到为自己的汽车产品、检测设备争夺国际市场的目的。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也已被各国在各自的标准体系中广泛采用,如法国和德国的汽车国家标准采用ISO标准的采标率达到90%以上[9]。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日本、美国等也十分重视本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化工作。2009年年底开始,由经济产业省协同日本各大汽车企业、学术团体共同召开“新一代汽车战略研究会”,于2010年4月12日正式公布了《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新一代汽车战略”确定了实现日本减排25%的目标、促进电动汽车以及汽车电池发展等的综合战略,所以,该战略分6个部分,其中一重要部分就是“国际标准化战略”[10]。日本政府认为推进阶段性的、战略性的标准化是持续保持世界领先的汽车技术和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技术保障。因此,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有关充电设施、关键设备性能和测试、接口和通信等方面研制了系列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美国和欧洲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也在抢夺“标准”。美国能源部正致力于新一代电力基础设施“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的配套,而欧洲尽管从事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企业非常少,但已在国际电气标准会议和国际标准化机构设立机构,开展标准化活动[11]。
(2)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发展案例分析
在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阶段,各国的移动产品和服务标准各不相同。当时,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2G市场有四种不同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GSM、TDMA、CDM以及PHS。韩国和欧洲的公共部门的强制性标准采用一个统一的国家或地区标准,而美国采用三个数字电话标准——个人通信服务(PCS)-1900(TDMA),D-AMPS IS-54(TDMA)和临时标准-95(IS-95)(CDMA)[12]。各不相同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导致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以及移动电话使用的不便利。不同技术标准被公认为电信服务公平贸易的重要障碍。基于政治、经济目的和电信部门的战略重要性,一些国家试图在全球战略的框架内建立的地区标准。
为解决标准“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为促进合作和与协调,开始关注在一定范围内的电信统一协调问题制定标准。1992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92)对3G等的频带的进行了分配,为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化的重要基础。
(3)国外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以及技术法规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剧,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现实的挑战和需要,都纷纷将标准化战略发展当作应对技术变革和标准发展挑战的战略选择,纷纷开展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国际、国内或本组织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如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和体系,并达到比较完善阶段。在完善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下,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贸易仲裁、合格评定和产品检验的基本依据。
总之,发达国家在处理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两者的关系上,基本实现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2.2 我国技术变革与技术标准化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我国技术变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标准化发展水平和标准总体水平得到提升,技术标准对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技术标准发挥了对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应有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同时,我国标准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的研究严重脱节,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制定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我国技术变革与技术标准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
从国内看,我国政府、企业、科研技术体系的标准化意识普遍薄弱。标准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管理的系统性不强;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一些标准更新速度慢,实施效益不明显,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薄弱;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和联盟还不成熟;自主研发能力偏弱,产业共性标准研究偏少。
从国际看,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数量不多,国际参与度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科技产业的标准都是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高科技领域中国标准在国内都没有零的突破。”“中国企业目前还处于按照别人制定的标准玩游戏的阶段”[13]。如在ISO、IEC现在已有的24807项国际标准中,由我国提交和主持制定的数量为105项,仅占总数的0.4;ISO和IEC现共有TC 315个和SG 595个,中国目前已经承担的秘书处数量仅为54个,占总数的6%,美、英、德、法、日五国占64%。我国承担的ISO国际标准工作组数量达57个,占ISO工作组总数的2.3%,承担IEC国际标准工作组数量达11个,占IEC工作组总数的2.5%[14]。
随着我国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尽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适应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目前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技术标准方兴未艾。另外,从标准化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在初步解决标准老化、缺失和滞后问题的基础上,为适应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的更高要求,提高标准化整体质量效益的任务也十分紧迫。鉴于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指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水平。
因此,我们应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标准化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加快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实现技术标准与技术变革协同发展是应对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3 以综合标准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3.1 综合标准化发展的必然性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综合标准化以来,经过了引进——试点检验——制定标准——试点检验——停滞——逐渐开展等阶段。30多年来,综合标准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综合标准化发展到今天,仍处于不断积累经验阶段,它的方法论尚在形成或不断完善过程中”[15]。
综合标准化“制定标准的目的主要是不是为了积累而是为了应用,我们可以吧它叫做‘应用主导型’的标准化”[15]。相对“制标主导型”或“积累主导型”的传统标准化而言,综合标准化有目标明确、系统性强、管理集中、对象特征鲜明等独特优势。因为综合标准化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等鲜明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且在做法上有一系列保障措施,所以它能使整体目标达到最优,适宜作为集中力量解决重大、综合性标准化问题。“21世纪必将是现代标准化承担重要角色的时代,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5]。
3.2 综合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世界技术变革的快速、深入发展,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合标准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标准化方法,也是现代技术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要求根据最新科技成就制定出高于当时生产所能达到的指标,以便能动地促进生产向更高水平迈进[16]。
鉴于新技术变革的新特点,为了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力推行以综合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迎接新技术革命和加强现代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4 实现技术变革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4.1 优化技术和标准协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环境
一是要加强和完善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在现有有关科技创新的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查缺补漏,推进修制定相关技术创新标准的进程。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标准化政策环境。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特别是企业单位等多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研制;要将技术标准的研制、应用作为成果认定、奖励指标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倡导和鼓励社会,特别是政、企、事业单位采购技术标准领先的产品和服务。
4.2 创建技术和标准协同创新的公共平台
技术—专利—标准转换的公共研发平台,是指以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技术和产品创新以及标准制定为主要任务,人员组成相对稳定、基础条件较为完善、研究方向基本固定的相互关联的科技研发组织和体系。它是技术创新工作和标准制定的必要载体和主要形式之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提高标准制定能力的基石。
创建技术和标准创新的公共平台,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标准化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信息、数据以及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共享,以便能快速、便捷地获取最新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力度,做到产、学、研、用密切结合,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4.3 形成促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研制之间的互动机制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的关联(见图2)。
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对于产业兴起和市场规模的形成起着基础作用,而标准在技术创新到市场规模的形成整个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只有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市场和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形成市场规模,最终推动产业的发展。标准化影响创新和技术扩散,它也可以影响产业的结构,从而影响公司是否从技术变革中受益[17]。在创新扩散的过程中,标准能影响的竞争环境。创建标准可以为创新提供一个技术平台,使得创新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水平甚至世界水平[18]。
促成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市场和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机制,注重标准化利益相关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协会、标准化组织、消费者等)参与标准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管理协调工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改进各主体之间的运行组织机制。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标准工作协调委员会等组织。
图2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关系图
4.4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标准化的多元参与机制
我国现阶段技术创新标准化参与机制主要采用一种垂直管理模式,忽视非政府机构的积极性和优势,缺少多元参与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指出,我国标准化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管理的系统性有待增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改革就是,建立标准研发与合格评定的协调合作机制,形成标准和合格评定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协商机制”[19]。因此,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标准化的多元参与的合作和协商等机制是实现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客观需求。
技术创新标准化的多元参与机制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金融与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处于核心地位。多元参与机制的主要要素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等,在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参与主体和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技术创新标准化的多元参与系统(见图3)。
图3 技术创新多元参与机制标准化体系图
技术创新标准化的多元参与机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在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下,一是科学界定不同主体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责,加强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增强标准化管理系统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技术标准化协商机制。要加强跨行业和领域标准化的统筹规划,建立技术标准化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标准化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标准化管理部门与产业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代表等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沟通。研究制定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跨领域重大标准化问题,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实施的指导与协调,推进标准的体系化、综合化;三是完善技术标准化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发展面向需求、广泛参与、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研究、协调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增强标准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4.5 组建和培养多层级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产品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组建和培养既有技术专业特长又懂标准知识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培养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要产品技术迫切需要的标准化领军人才。要特别注意把握世界技术创新和标准的新动向,引进和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二是要加强标准化专家队伍的建设。借助目前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力量,各个产业领域分别建立相应的部门和制度,组建专家队伍;三是要加强宣传培训,培养从业人员标准化素质。充分利用领军人才和专家的资源优势,通过报告、大讲堂、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开展标准化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训。宣传培训要实现制度化、常规化、定期化,使从业人员的标准化素质及时跟上技术创新的标准化要求。
5 结论
当今新技术革命表现出许多的特点,标准壁垒时代,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革命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是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发达各国都争取通过抢占技术标准的领先地位来夺得相应产业、领域的话语权,进而抢夺世界市场。综合标准化作是现代技术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力推行以综合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适应新技术革命和加强现代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技术创新和尤其是技术标准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任重道远,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技术变革和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当前,主要要从标准化环境、技术平台建设、相关机制体制等方面实现推进技术变革和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最终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标签:科技革命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工作标准论文; 市场战略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