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优良率影响评价
王健 鲍奇菲(通讯作者)
(汉川市中医医院;湖北省汉川市432300)
【摘要】目的: 探究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癌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5.6.12-2017.6.12,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介入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碱与恩替卡韦,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64%与47.27%,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对乙肝肝癌患者给予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方案的效果显著,便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推荐。
【关键词】乙肝肝癌;恩替卡韦;苦参碱;介入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295-01
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DNA进行侵蚀,导致肝细胞受损,病毒感染率在60%-70%之间,目前我国属于乙肝的高发国家,分析肝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为HBV,目前主要采取动脉栓塞治疗方案进行干预,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具有微创的特点,但是无法对肿瘤细胞的扩散进行抑制,无法将肝肾衰竭发生率降低[1]。恩替卡韦属于一类抗病毒的药物,可对HBV DNA的远处转移进行抑制,苦参碱便于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对其增殖活动进行抑制。为此,本次研究选择110例乙肝肝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癌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5.6.12-2017.6.12,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均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将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大量腹水患者,混合细胞性肝癌患者,重要血管与神经侵蚀患者排除。
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55例为每组的例数。常规组:30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区间为35-78岁,平均(55.63±3.12)岁,分化情况:22例高分化,20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实验组:29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区间为36-78岁,平均(55.46±3.20)岁,分化情况:23例高分化,19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方案,治疗前禁食禁水4h,加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的检查,穿刺前严格消毒腹股沟部位的皮肤,之后造影检查,对插管动脉进行选择,给予盐酸吡柔比星、超液化碘油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部位,直到患者完全停止了供血动脉血流,连续给药6个月的时间,并给予保肝与抑酸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恩替卡韦片每日1mg,连续6个月,苦参碱注射液每日10mL,连续给药6个月,并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2-4周进行1次门诊随访。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ORR)=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完全缓解表示无肿瘤且保持时间大于4周;部分缓解表示癌灶的最大直径和最大垂径乘积降低程度低于50%或者递增程度低于25%;病变进展(PD)表示癌灶两径乘积递增程度大于等于25%[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乙肝肝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至SPSS21.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若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可选择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疾病控制率
下表1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对比[n(%)]
2.2 不良反应
下表2说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
3 讨论
肝细胞癌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所有的恶性肿瘤疾病中,其死亡率高达第三位,主要采取手术与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但是均不可单独使用对疾病的发展进行控制,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较短,多半采取联合治疗方式[4]。
介入治疗属于中晚期乙肝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便于帮助患者对癌灶的扩散有效控制,将其生存期适当延长,若治疗时伴有HBV激活现象,将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所以说,实际治疗时应联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对病毒多聚酶进行抑制,达到抗病毒的疗效。苦参碱便于将肝癌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度提高,使得放化疗效果提高,对细胞的周期进行调控,达到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动进行抑制,达到止痛的疗效[5]。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综上情况可知,对乙肝肝癌患者给予苦参碱与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治疗方案的效果显著,便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刚,于翔,谢坪等.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用于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3):3226-3228.
[2]王金波,李海英,孙敏等.乙肝肝硬化接受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7):1085-1088.
[3]任辉,马雪梅,于德磊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的长期疗效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6):443-446.
[4]胡兴龙,王胜智,康志龙等.乙型肝炎继发肝癌患者TACE术围术期使用恩替卡韦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2):246-249.
[5]陈慧华,文玲波,李建安等.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9):93-97.
通讯作者:鲍奇菲 汉川市人民医院 普外一科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对比[n(%)]2.2 不良反应
下表2说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
论文作者:王健,鲍奇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肝癌论文; 乙肝论文; 两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苦参碱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