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劳工运动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_工人阶级论文

邓小平的劳工运动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_工人阶级论文

邓小平的工运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运论文,马列主义论文,毛泽东思想论文,组成部分论文,宝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会是全世界无产者共同信赖的组织。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的大学校,也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天职。工会组织如果丢掉了自己的天职就会脱离职工群众,最终会使党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这一点无论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都有过十分肯定地论述。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将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论述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在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方面,全党的认识都是一致的,而且也是坚定的。但是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工运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学说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就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工运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对“工运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进行一些分析研究,目的是让我们在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旗帜向前、向前的号角声中,同样要高举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工运理论”的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政治方针,努力提高对工会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马克思、列宁创立了工运理论

对于工会组织的产生和其重要性,早在1866年8月,马克思就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一文中说:“工会的产生,最初是由工人的自发地企图消除或至少削弱这种竞争,以便在协定中争取到哪怕是能使他们摆脱纯粹奴隶状态的一些条件。因此,工会的直接任务仅仅是适应日常的需要,力图阻止资本的不断进攻,一句话,仅仅是解放工资和劳动时间的问题。工会的这种活动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只要还存在着现代生产方式,就不能没有这种活动。……另一方面,工会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马克思还说:“不管工会的最初目的如何,现在他们必须学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自觉地进行活动,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工会应该向全世界证明,它们绝不是为了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而是为了千百万压迫者的解放进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9~221页)马克思的这段话把工会组织最初产生的原因、作用、性质以及应该怎样为全世界被压迫者服务都讲的十分清楚。而且还特别强调,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现代生产方式,那么,就不能没有工会组织的合法活动。

到了20世纪,列宁同志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论述就更加清楚、明确。1920年3月29日,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一文中讲:“我们的工会对无产阶级的国家建设有过极大帮助。工会是党联系千百万没有知识的群众的一个环节。”(《列宁全集》第30卷第420页)。1920年4月27日,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说:“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工作。……总之,这是一个形式上非共产党的、灵活的、比较广泛的极为强大的无产阶级机构,党就是通过这个机构同本阶级和群众取得密切联系的;阶级专政便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这个机构来实现的。”(《列宁全集》第4卷第203页)。关于工会组织在历史上存在多久的问题,列宁说:“工会这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在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必须存在,而在遥远的将来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让我们的孙子去谈论吧。”(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1920年12月20日《列宁选集》第4卷406页)列宁的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只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工会组织就必然要存在。在论述工会的社会地位时,列宁说:“工会的地位,可以说是在共产党和国家政权之间。全部特殊性就在于工会把两个特征结合了起来:说服群众,政权的蓄水池。”(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演说提纲》,1920年12月29日,《列宁文稿》第3卷第391页)在这两段话中列宁把工会的位置定在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即就是现在所说的桥梁、纽带作用,并且指出“工会是国家政权的‘蓄水池’。如果共产党和群众之间的传动装置——工会建立得不好或工作犯错误,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必然遭到大难。”在谈到工会的职能时,列宁首先突出了工会的维护职能,他说:“当工人阶级的个别部分同工人阶级国家的个别机关发生摩擦和冲突时,工会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地圆满地解决冲突,使工会所代表的工人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以上均见列宁:《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选集》第4卷第584~592页)另外,列宁还用大量的篇幅谈到了工会的教育职能。1920年12月30日,列宁在《论工会,目前的形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一文中说:“但是,工会却不是国家组织,不是行使强制的组织,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个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列宁选集》第4卷,第403页)

马克思和列宁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组织和领导了工会,并带领工人阶级向资产阶级发起进攻,先后成立了“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政权。同样,他们所创立的工人运动理论,不论对中国的革命斗争或者工人运动都起到了灯塔、方向和旗帜性的重大作用。同时,他们的“工运理论”在中国被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继承,并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

二、毛泽东贯彻落实了马列的工运理论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把马列主义传播到神州大地。中国革命的第一代领导集团运用马克思、列宁的工运理论指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使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很快登上了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而且使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共产党所依靠的主要对象。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工人阶级是最进步、最有觉悟、最勇敢、最坚定、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1946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清楚地论述了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性。他说:“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解放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就光荣而永久的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共同纲领》,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真正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毛泽东同志不但十分重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而且也十分重视工会组织在建设新中国、创造新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他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工会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为了体现工会组织的崇高地位,建国初期,各地的工会主席一般均由党的主要负责人兼任。为了重视工会组织,替工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毛泽东和党中央曾明确指示各城市都要把最好的房子拨给工会办公或者作为工人活动的场所,要把第一等的干部、最好的干部派到工会中去工作。作为历史文物——故宫的一部分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在这种政治气氛中建立的。1950年6月29日,在“宪法”尚未起草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首先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将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政治地位、作用、职能用法律的形式给予肯定。《工会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拨给工会必要的房屋和设备,作为工会办公、会议、教育、娱乐及举办集体福利事业所用,并在使用中邮电、铁路、交通等方面和同级政府享有同等待遇。《工会法》特别规定,行政方面,或者资方应按全体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20%拨交工会经费。从而在物质上、经济上保证了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说,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所创立的工运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全过程,也把马、列的工运理论全部、具体、创造性的落到了实处。

三、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工运理论

作为中国革命第二代领导集团核心人物的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模范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工会、工人阶级在革命及建设事业中的重大作用。他的工运理论和思想不仅是整个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仅从三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邓小平工运理论的鲜明主题。

建国之初,面对百孔千疮的城市工作,邓小平就主张必须按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来搞好经济建设。1950年12月21日,《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邓小平就指出:“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到各个部门中去。不能把它看作只是工会和工厂的事情。”他还说:“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工人阶级的作用,不依靠工人就无法搞好工业生产,就不可能走向社会主义。”贯穿于邓小平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思想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当作党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最终实现了把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内容写进“党章”的目标,从而使这一思想变成了全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为。这一信念后来还以法律的形式写进了《宪法》,使其转变为国家意志。这就充分体现了党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思想的坚强信念永不动摇。这是邓小平对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卓越贡献,也是对中国工人运动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同志更加重视工人运动的状况和工会工作。1985年的一天,他在和美国工人领导人访华团谈话中说:“由于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以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工人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中国工会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它的社会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比美国工会可能更大一点。”

依靠谁的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在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之后,接着就要研究怎样依靠的问题。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一定要作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工人阶级的作用,不依靠工人阶级就搞不好工业生产,就无法发展到社会主义。二是必须把工人中的最大多数组织到工会中来,并依靠工会来作好教育,发动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工作,忽视工会工作就谈不上依靠工人阶级。三是必须用高度的热忱去关怀工人阶级的各个方面,要从政治上、文化上、生活上、物质上都要关心他们。四是必须把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视作党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各个部门中去。小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必须”一层比一层深入,一个比一个紧迫,足以看出其说话的份量和力度。党的“依靠”理论也是邓小平工运理论的精髓。

2.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邓小平工运理论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十分注意工会的地位与作用,1950年12月他曾指出:“管理民主化必须具体体现在‘依靠工人团结职员’之中,尤其是具体体现到工会、工管会、职工代表会这三种组织形式中,否则就说不上什么民主化,就没有民主的内容。”1957年,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职代会的职权,他说:“职代会是扩大企业民主、吸引职工参加企业管理,克服官僚主义的好形式,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1978年10月11日在中国工会“九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在代表党中央的致词中说:“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他还说:“企业的重大问题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在大会上听取职工意见,接受职工的批评和监督。对某些严重失职或作风恶劣的领导人和管理人员,大会有权向上级建议给以处分或撤换。”邓小平也十分注意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他深刻指出:“工会组织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使广大工人感到工会确实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工人信得过的、能替工人说话和办事的组织。工会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针对社会上一些部门和党政领导不大重视工会工作的现象,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各企业的工会,将成为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的工作机构。因此,工会再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可有可无的组织了。工会工作的好坏怎么样,影响着工人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得怎么样,也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好坏怎么样,影响着集中领导能否顺利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作为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大事去抓,他反复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目标之一,就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他严肃地指出:“没有民主管理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也是科学,不搞民主管理就不是现代企业,不搞民主管理,就不是合格的领导。”

3.教育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是邓小平工运理论的关键所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经济问题是最大的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一再强调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在工会“九大”的致词中讲:“工会要教育全体会员认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管理、技术、文化水平。工人阶级要发扬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严守纪律、服从调动、爱厂如家的光荣传统……用最大的努力来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的贡献。”他还多次提出要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强国。

邓小平的工运理论和工会学说,集中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各种社会作用和利益需要,其中函盖了具体与总体,局部与全局,近期与长期,工会与职工,职工与企业,党政与工会等各种关系的辩证法,处处闪烁着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光芒。所以,我们说邓小平的工运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补充、完善和发展,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工会不断发展、前进并胜利迈向21世纪的光辉文献。

标签:;  ;  ;  ;  ;  ;  ;  ;  ;  ;  

邓小平的劳工运动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