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论文_杨长春

浅议农村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论文_杨长春

(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中心幼儿园 遂宁 629005)

《指南》、新《纲要》的颁布给了幼教者一种全新的视野,幼教者虽然在种种思想的碰撞和激荡中向前行进,逐步更新观念,并将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使教育实践有了新的起色,但由于多方原因,农村课程改革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给农村课改带来一定的阻力。为此,谈谈我对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的设想

1、认真思考课程内涵,求真务实实施新课程。

《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直接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教育成效。为此,教师要进一步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理解《纲要》的目标、内容和教育价值,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增强改革的自信心,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从自己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明确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合所有的幼儿园,相反适合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最好的课程,清楚认识到课程设置也没有标准化和统一性,要以幼儿教育整体观,重新审视幼儿园课程,认识到《纲要》中倡导的课程整合,是强调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而不是全面地普遍地倡导选择综合课程。所以,笔者认为农村幼儿园要借鉴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特点,从现有条件做起,立足以领域活动课程为主体,有机整合各项活动内容,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使课程实现园本化。

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应源于幼儿生活。”为此,农村幼儿园应以《领域活动指导用书》为本,并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与幼儿的实际、环境等资源结合,可拓展,可生成,选择性、创造性地用好新《用书》,用活新《用书》。与此同时把农村的民间游戏、儿歌传说以及歌舞、服饰、工艺、建筑和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并蕴涵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内容纳入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特别是游戏活动的需要,使教育内容生活化、经验化、多元化,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契机,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实施方面:要根据实际,灵活地运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等形式,让幼儿自愿参与、主动操作、自主建构、积极创造、大胆表现,通过自己与周围的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与相互作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索、游戏等具体活动得到体验,获得知识经验,教育的形式要情景化、游戏化、多样化,教师要适时适度的介入,直接或间接的点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

2、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环境的教育价值已经引起幼教者的极大关注,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故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细心观察周边环境,敏锐判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

家长资源:《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应该立足农村实际,从宣传入手,从小事做起,随时、随地、随机渗透幼儿教育的理念。可利用农村的“小喇叭”广播站,播放幼儿教育专题节目,利用村委会等地的宣传栏展示幼儿的作品,利用每周一次的大集市,让幼儿去当小小宣传员,唱歌、跳舞、画画等,再现幼儿园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成长。通过这一听、看、交流、互动的形式,使家长对

幼儿教育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进而促使家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长,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意识到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比“读、写、算”更为重要,引发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达到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环境资源: 教师应明确幼儿教育不是“贵族教育”,也不是只有花钱才能办好,要树立新的资源观,通过自身努力,开发、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和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拓展活动的空间,去“疯一疯,野一野”,去想、去做、去探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生动有趣有效的学习。从爬山采野花的体能活动,到找一找、量一量最粗最细的树干,比一比不同形状的树叶的多与少的科学活动;再到眺望家乡的美景,萌发爱家乡的情感的社会活动;从池塘边找蝌蚪,到田间种植、拾稻穗,再到果园里摘果子,体验劳动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从玩泥巴垒碉堡,到掏沙子建迷宫,再到剪窗花迎新年,在感受乐趣中引发建设家乡的愿望,这处处都是幼儿玩耍的空间,学习的场所,生活的乐园。此外,还可以根据农村实际,设置“杂货店”、“编织厂”、“玩具厂”等区角,选用草、竹进行编织活动;运用粘土、瓜果、石头进行雕塑活动;利用叶子、豆豆进行分类活动,提供价廉物美的石头、鸡毛、各类盒子等废旧物品,让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自制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大自然、大社会真正成为活教材,并让其释放出潜在的教育价值。

总之,农村幼儿教育既要走出一味“克隆”城市模式的怪圈,又要防止落进一味自制教玩具、复制大自然的窠臼,教师要做有心人,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事件中筛选教育的契机,从农村文明中寻找精神养料,用农村富足的天然素材,借鉴城市幼教改革的经验与做法,既弥补农村孩子生活中的缺失与不足,又使农村幼教拥有自己的“特质”。

论文作者:杨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浅议农村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论文_杨长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