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心得
高效课堂的构建某种意义上是教学的核心议题。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就高中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谈一些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所其的重要功效,达到与认知因素和谐并进的理想效果。这种效果的达致也就意味这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高中政治课被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教师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生难以以较高的课堂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来,因而所谓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谈不上了。事实上,其间的关键当然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实践证明,教师若能结合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合理创设课堂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则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在学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相关知识时,笔者曾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阿炳的《二泉映月》,使学生在聆听中直接感受到听觉上的震撼之感,从而拨动其心灵的琴弦,促使其投入音乐所渲染的一种带有古典意味的文化氛围中,这样一来,不仅增添了课堂情趣,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且当向学生介绍作者创作该曲的缘由和经过后,无疑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这一结论。
二、优化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具有浓厚的灌输色彩,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彰显。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里面是不相符合的。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灌输变为引导,让学生在更为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内生性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可以说是新形势下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关键。具体来说,课堂上要避免教授的“一言堂”,一切都是教师讲授、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多以任务或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积极和深度思考,充分调动其思维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一方面,值得指出的是课改后的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对知识的生成思路更为重视,几乎每一节都设置有若干指引性和思考性的栏目(课本中的虚线框),这在客观上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提供了较大便利,而实际上也正是为了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基本教学理念。在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指引性的虚线框。例如在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传统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详细为学生讲解二者的分歧和不同,但实际上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①先自主阅读本节开头虚线框中的材料,根据材料写下自己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而后组内交流讨论,确定最优版本的答案。②在完成①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并举出一对实例。”显然,后一种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习潜能,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实用价值
高中政治知识有很多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练习,并能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一定的甚至是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近些年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有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合理地联系生活 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确实可以应用到自身日常生活中去的。这首先有利于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时,可以结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让学生讲讲自身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有什么体会和感悟,认为校园文化环境对其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由于是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出发,因此这也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课堂参与度,同时,这样的生活化例子虽然简单,却也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很有帮助。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即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优化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实用价值。鉴于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结合课堂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己之见,愿与广大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齐岩.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好家长, 2016(8).
[2]李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学周刊, 2013(21):131-131.
[3]王忠江.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好家长, 2014(48):36-36.
论文作者:梅晓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知识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