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论文_赵松涛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论文_赵松涛

黑龙江省云山农场 黑龙江鸡西 158420

摘要:我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而水稻增产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作物增产主要依赖单产的提高,其贡献率已达60%以上。通过开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应用来推动大面积增产,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研究热点与生产实践的亮点。本文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

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间,云山农场气温稳定在5℃的平均日期为4月15日,稳定在12℃的平均日期为5月13日,基本符合寒地水稻作区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此日期年际间差异很大。只要按照当前热量条件进行计划栽培,保证水稻在安全抽穗期出穗,一般均能安全成熟。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的选择。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好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稻品种特性、种植的生态环境、栽培及管理技术,其中水稻品种特性是最基础的影响因素。水稻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用米质好、口感好、产量高及抗性强的品种,不能只注重外在的一些特性和品质,还要注重其内在的品质,如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

2.播种育秧。在水稻的栽培中,茁壮的秧苗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播种育秧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稻种的生育期、当地的前作、气候等来合理安排早晚稻的最佳播种期,能够有效的防止早稻烂秧,保证晚稻安全齐穗,并且能够避开高温期达到优质稻的最佳抽穗期。第二,当前我国秧苗的培育通常采用水稻隔寒增温超高产栽培技术,其关键就在于育苗技术上。常用方法是:①在冻土层以下30~35 cm的地方铺设20 cm厚的稻壳作为隔温层,用来隔断冻土层渗透上来的寒气,使得水稻能够正常发芽生长;②在地上加育苗小拱棚,能够增加稻种发芽的环境温度;③在小拱棚的上方搭建钢架塑料大棚,可增加温度,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光照。采用这种方法所培育的秧苗,具有发芽率高、生长旺盛、根系壮、分蘖多的优点。

3.栽培与大田管理

(1)整地。如果是采用免耕栽培的田块可不进行整地,但在秧苗移栽前一周需用除草剂进行除草,然后灌水,再按照要求施肥。对于那些不能够采用免耕栽培的田块,则需进行翻耕(犁田),并在翻耕前施用农家肥与适量的化肥,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依据田块的具体营养程度来确定施肥的用量。一般来说,每667 m2大田需要施1~1.5t农家肥、30 kg左右三元复合肥、1kg左右的锌肥。

(2)移栽。密度对水稻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如果基本苗密度过大可能导致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降低,因此在水稻的栽培中需要根据品种的特性来确定插苗的密度。手插秧要做到浅、稳、匀、直,并且不插过夜秧与深水秧;如果是抛秧,要选择天气晴稳后,将水深控制在1~2 cm时进行抛植,抛时采用后退式向上高抛2.5~3m,在抛完80%后,隔3~4m捡一条30cm的工作行。

(3)水分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稻栽培中,对水分的管理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蘖期时需要保证浅水促蘖;二是水稻分蘖终止时需要排水晒田;三是孕穗期时水层要保持在3cm左右;四是在水稻生长后期时秧田仅需保证干湿交替即可。

(4)除草追肥。在秧苗移栽7 d后,需要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同时施用尿素,每667m2约6~7 kg。在秧苗进入孕穗期后,还需追加适量尿素与氯化钾,这样才能保证大穗大粒。

(5)病虫害的防治。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要注意增加秧苗自身的抵抗力,然后,喷洒适量农药。其中要注意加强对稻纵卷叶螟、穗稻瘟、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二、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方法

1.在农业生产中,由于低温冷害经常发生,因此人们在冷害防御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如在品种选择上防止越区种植,实行计划栽培,采用保护性栽培技术和促早熟措施,合理施肥,提高水温和地温等等。在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主栽品种对不同年份温度特点的适应能力,如龙粳31作为管理区主栽品种,在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的基础上,适量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据调查,目前水稻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量基本达到技术要求,钾肥仍被忽视,主要表现在施肥不注重纯量,只计算商品量,因此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此外微肥使用技术虽然推广但缺乏针对性(即不要了解土壤缺素状况),因此增产效果不明显。以硅元素为例:土壤中的硅元素的含量在100-200ppm时,施用硅肥有增产作用,含量在200PPM以上使用硅肥无效,农场水田多为草甸白浆土,属于缺硅性土壤。因此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微量元素,能增加水稻的抗逆性,对冷害的防御有一定作用。

2.农场灌溉以地下井水和水库谁灌溉两种方式,井水区冷害发生较为频繁,其原因是基本生产条件所致根据水深保温的原理,水稻一生所要求的时期一般为插秧后深水护苗,有利于秧苗返青:水稻抽穗前8-14天灌深水20CM左右。防止幼穗受害。实际生产中“深水保温,浅水灌溉”的技术已经得到推广,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水田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水层管理,池埂高度以及土壤类型又关系到保水问题,因此,如何控制好水层,其基本生产条件是否达标县的尤为重要。目前科学灌溉的方法是利用稻田昼夜水温效应的互补性。实行间歇灌溉,可有效预防夜间冷害,此外严格执行农时标准,加大黑色越冬面积,培育壮苗,常年采取增温促早熟措施等,均是防御低温冷害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与实践

1.水稻稳定高产栽培必须实施精确定量栽培。水稻要稳定实现超高产栽培必须走精确定量栽培的路子,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下以及不同品种,其超高产生长发育指标与调控技术指标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还必须因地因种因栽培方式制定本土化的超高产系统实用指标与技术规范。当然,即使超高产栽培的各项指标都设计好了,生产上还是会出现一些变化情况。因此,还必须因天因苗等作出较准确的调整,以促使水稻群体按超高产轨迹发展。

2.水稻高产栽培要不断创新与突破。探索水稻超高产是个永恒的方向。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人工有序精确调控下利用环境所赋予的光、温、水、肥、气等资源条件,在完成生命周期的过程中生产出更多的稻谷。因此,超高产研究要不断在水稻品种资源、生态自然资源以及人为投入资源这三方面综合协调利用上创新再创新。虽然攻关难度极大,但只要大家团结协作,执著追求,不断探索与创新,就会创造新的高产记录,推进我国超高产理论与技术上新台阶。

3.节水栽培是水稻生产的永恒课题。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工农业争水矛盾日益突出,而水稻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因此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是未来水稻生产研究的主题。对现有节水稻作技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的相关研究有很多,如开展少免耕、旱直播等轻简栽培条件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选育抗旱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开展环境友好型保水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等。导致我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研究水稻生产新形势下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建立与特定稻作区域相适应的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就至关重要。

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实现水稻品种增产的同时,优化不同种植制度下茬口品种搭配,确定不同种植方式的品种特点和选用,增强水稻生产抗灾减灾能力,提高肥水利用效率,推进生产规模、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发展,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水稻增产增效和环境改善。

参考文献:

[1]高旺盛,杨光立.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黄成娟.利用农业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思路[J].经济纵横,2015(7):71-73.

[3]佐藤尚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J].国外农学-水稻,2015(2):1-16.

论文作者:赵松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论文_赵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