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十八病区 江苏宿迁 2239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观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个月,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比护理前低(P<0.05);护理干预后1个月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四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55-02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常常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对患者正常的机体功能造成伤害,这些病症的出现会不同程度加重患者恐惧、忧虑及绝望的情绪反应,使得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痛苦[1-3]。所以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治愈信心,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也具体探讨了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平均年龄(46.3±4.2)岁;癌症类型:肺癌10例、肝癌8例、胃癌7例、乳腺癌7例、食管癌5例,其它5例。
1.2 方法
1.2.1加强同患者的沟通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其心理常常会出现巨大转变。因此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活动、谨慎状况等,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学生从负面的心理情绪中走出来。在平常的生活中应主动关心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得患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向护理人员倾述,使得患者的交流及抑郁负面心理情绪得到缓解。
1.2.2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部分器官发生病变,因而患者常常会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同时应用放化疗治疗疾病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呕吐、脱发、厌食等不良反应,这些疾病疼痛感及治疗不良反应常常超过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很容易让患者的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为此,在平常的护理中,每次进行放化疗治疗时,护理人员都应向患者交代清除,以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使得患者的焦虑及不安的心理情绪得到缓解,减轻患者的异常反应。对于疾病产生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播放轻音乐以及喜剧电视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感觉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2.3获得家属的支持 恶性肿瘤不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同时对其家庭也带来巨大痛苦,家属如果也表露出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悲观情绪。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常常会因患病加重家庭负担而产生内疚,如果家属将自己的情绪表露,会使得患者情绪反应更加激烈。为此,护理人员应劝慰家属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动员家属经常到医院看望与照顾病人,使得患者感受到亲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1.2.4弥留患者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最终会因为癌细胞扩散到重要器官而是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步入死亡。在患者弥留时期,患者的身体虽然严重受损,但是神志依旧清晰,往往自己需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亲人告别的痛苦。在这一时期,护理人员应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起正确的死亡观念,突破患者对死亡的恐惧,鼓励患者积极勇敢面对死亡这一人生毕竟之路。因为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患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差异巨大,护理人员需尊重患者信仰,做好护理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属最大尊重及安慰。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入院前及入院后1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两个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越严重。同时使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 BREF)评估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主要分为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方面,每方面分值25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后1个月,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3.讨论
恶性肿瘤因为疾病本身对患者的疼痛影响以及放化疗治疗后不良反应,常常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影响,比如悲观绝望、恐惧焦虑、孤独无助等[4]。这些不良的心理会进一步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得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继而使患者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这样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疾病治疗[5]。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表现,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稳定心理情绪,树立积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对待生活,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6]。在平常放化疗治疗时对患者进行指导,降低患者的抵触心理,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在平常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时,应为患者讲述一些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癌症的病例,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种治疗工作,不断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即便对于处于临终状态的患者,也应帮助患者在人生最后阶段感受人性的温暖,使患者充实、安详、有尊严的离开人间。
本次研究中,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护理前也有显著的提升。该结果充分表明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巍.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浅析[J].饮食保健,2016,3(21).
[2]刘飞.浅谈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6,3(7).
[3]陈譞翾.浅谈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5,8(18):228-229.
[4]刘焕霞,周勤.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3(6):713-715.
[5]王彤,曹梦莹,李平.国内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现状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46-48.
[6]张珏凤.恶性肿瘤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z1).
论文作者:许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心理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情绪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