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建设探究论文_张玉荣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建设探究论文_张玉荣

永城职业学院 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在目前的高校中,一部分的班级管理中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局限了高校班班级管理建设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一种管理模式,它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标准和方法与良好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相结合。完善资源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全面提升主体和主动发展水平,进而适应现代组织的战略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概念往往与科学管理基础密不可分,有必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标准,尽可能提高管理效果。本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建设探究开展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高校;班级建设

引言

在实践中改革,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建设体系,强化班级文化、创造良好氛围,强化班级管理、激励学生与班级共同成长等,以期更好地助理于中国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1、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及激励制度

班级管理通常依靠良好的管理系统来建立适合学生群体的合理管理标准。目前大学班干部选拔培训体系不规范、随意、人为、管理体制僵化,不能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也缺乏班干部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责任不强,班干部在工作和学习上难以平衡。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完善的阶级制度和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和培训方法,形成规范统一的班级干部发展规划。

1.2班级缺乏自主意识和活力

班级缺乏自我建构和管理的概念,缺乏独立活动的意识和空间,导致青年学生群体组成的基层组织逐渐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很难发挥集体发展的作用来促进个人发展。班上班干部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班级的建设,因此在需要对于班级内部班干部以及相应的学生进行自主意识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提高班级的活力。

1.3班级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随着“团队合作”的概念得到广泛的倡导和认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在积极利用班级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目前的大学管理系统中,从上到下是学校,学院,年级和班级。班级是管理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但实际上,由于大学环境和氛围,阶级观念被削弱,阶级文化和团队精神缺乏,对班级成员的吸引力低,学生对班级的认知度低。它只是外部性的集体形式,而不是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组织。

2、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班级建设体系的重构

2.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建设体系

学生是班级构成的“细胞”,班级的建设要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体现学生管理班级的主体地位。一是强化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每名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班级建设中来;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原有的班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自身特点和班级建设目标重新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三是合理选拔班级干部,将适合的学生配置到适合的岗位,并明确界定班长、团支书等班级干部的岗位职责和衔接关系;四是让教师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在肯定学生的同时,给予其适度的指导。

2.2建设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一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构筑班级文化的灵魂,确立班级建设的宗旨,凝炼班级的核心价值;二是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班级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如学习成绩、竞赛成绩)和活动(如社会实践、运动会)等;三是定期反思与总结,进一步修改、巩固和培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地推动班级本身的发展,同时,班级的进步和提高又会促进班级文化的丰富、完善和升华。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辅导员和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行政管理专业某班级建立起以“国民典范,社会栋梁”为核心的班级理念;法律专业某班级建立起以“文体兼备,法效前贤”为核心的班级理念;学院学生会也提出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组织文化。实践证明,具有较为明确的组织文化的班级和学生社团在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班级学生在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方面也有显著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实行目标管理,激励学生与班级共同成长

目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被反复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措施。因此,在班级建设中引入目标管理的方法,强调班级与个人的共同发展,通过目标管理将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管理的实现,体现为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班级建设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默契与统一。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灌输给学生,指导学生制定自我发展目标并形成班级建设目标,保持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控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得学生和班级在一致的目标之下统一思想和行动,在完成班级建设目标的同时,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目标。

3、完善高校班级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

3.1树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思想,以多角度、多形式的方法进行班级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管理核心,以全面的发展为建设目标,对相关管理范围内的建设水平进行提升,构建良好的建设管理核心标准,提高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按照班级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管理,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班级团队活动发展意识水平建设,努力营造同学之间的沟通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班级融合气氛,提高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班级建设水平,引导同学实现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3.2强化班级建设管理水平和目标化

以班级为目标建设标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建设水平.合理引导学生在良好的规章制度分配管理下,不断提升专业化、班级化的机体管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班级发展综合建设目标,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规划建设的目标调整。按照具体实际需求,加强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谈论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管理部门之间的合理遵守标准,实现对班级整体建设管理效果的综合强化。

3.3强化班级干部的培训、考核、选拔

依照有效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用人管理标准。明确高校班级内各个职位的责任划分标准,明确职责的基础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品质要求,准确的分析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工作经验等,根据是否具有竞争上岗的基本条件,可以在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步得到有效的依据考核建设。采用合理的选拔标准,严格注重实际程序的划分和管理,以良好、公开、公正的方式,提高班级组织建设水平,尽可能的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带头作用,让每一个班干部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以合理的特点和性格,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工作管理价值。注重高校班级建设中培训环节,加强班干部管理技能的培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水平。辅导员可以引导班干部采用自我能力学习的方法,在日常班级工作管理中,逐步培养班干部的自我能力建设,承担班级的主要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要点,明确放权的意义。让同学可以更好更快的参与到各类组织活动中去,锻炼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加强班级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及时沟通,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引导总结分析班干部的工作进展水平,让他们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班级建设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加强班干部工作的激励和考核,重视考核目标的建设。明确自身职责的划分标准和履行程度,提高岗位工作说明的任务建设和管理,分析班干部的工作是否努力实现同学工作服务的标准职责,是否完成了班级干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应当组织班干部进行公开的述职、成绩分析和评优,明确工作努力的重点和方向,对每年度优秀的班级干部进行评优和表彰。

3.4以学生为主,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班级是行政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单位,而学生则是构成班级的基础。在班级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与强化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事物的热情和意识,让学生自觉投身于班级管理工作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吸引力。在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辅助管理者,针对学生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班级管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制度制订要体现出班级特色。

结束语

总之,当前高校班级建设为对象,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标准实施。充分研究人力资源视角下的班建设管理的有效实施方法,积极探索和构建新时期高校班建设和班干部培训。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化研究,提出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对于今后高校班级管理建设提出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洋.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4):76-79.

[2]陈文甫.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7):96-97.

[3]王加青.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7(06):135-137.

论文作者:张玉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建设探究论文_张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