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思考与探讨论文_刘林棠

加强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思考与探讨论文_刘林棠

菏泽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地基,如果材料出现问题,施工质量一定会降低,加大安全隐患。因此,建设过程的参与单位必须要重视施工材料的检测,从生产源头合理把控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材料检测;建筑工程;作用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被应用到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的功能化特点也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就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只有做好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1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现状

1.1检测取样

(1)不按标准规定组批取样。砂石每 400m 3 或 600T 为一验收批次,有不少是整船取样一次或整个工程取样一次;钢材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每批不大于 60T。水泥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散装不超过 500T 为一批,混凝土拌合物不超过 100 盘且不超过 100 m 3或者连续浇筑大于 1000m 3 每200m 3 取样一次,有些是按照同一层楼、同一配比取样一次,实际取样情况要么按照同品种一次、要么按照最大量取样一次。

(2)不按标准要求取样。钢筋取样要求是在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500mm 处截取,而取样人员为了省事,往往直接从端部截取。混凝土取样要求随机抽取,但实际情况有少数取样人员特制混凝土专为送检制作试样,甚至在样品中添加石子,这就会对试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取样不规范,样品缺乏代表性,造成检测结果失真较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2.2 所选试件的代表性因素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建筑物构件何止千万,在进行检测过程中,不可能对全部的构件进行一一检测,故而,要选取试件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为了省时省事,所选的试件不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导致检测的结果不能够全面的反应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与实际状况相反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对于试件的选择,完善相关的取样规章制度,保证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代表性。

1.2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在对建筑材料、构件进行检测过程中,设备的科技含量对于检测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检测设备的依赖程度就要求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检测过程中出具的数据结果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在实际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部门,用于检测的设备未能及时的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更是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操作过程中对于人员的依赖程度过大,导致数据的误差相对较大,这也是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其进行改善的措施无非对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而这就需要政府财政给相关单位进行财政拨款,满足建筑材料检测对于设备的需求。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完善对策

2.1提高取样和试样的规范性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对取样和试样进行全程的监督,将整个过程规范化和透明化,这样才能保证样品能够代表建筑材料的特性,从而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的准确无误。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规范取样操作。在进行建筑材料取样的时候,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对于样品的保存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对于液体和膏状的物质可以适当搅拌,放置于干燥、密封的容器中。(2)合理分次取样。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取样的量是不同的,很多还要分批次取样,这样才可以保证取样具有典型特征。在进行取样的时候,要严格执行标准,合理分次取样,让样品最客观的反映出建筑材料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决定了建材检测方法的复杂性,在此情况下更要强化检测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检测方法不当造成的检测误差。不同建材检测,同一建材的不同性能检测均有检测方法之差,例如混凝土主体结构检测时对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不一致的情况,必须选用钻芯取样法进行检测,对于一致的情况,应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以高效率的达到检测结果。在钢结构探伤检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需要查找表面缺陷的应该选用磁粉或渗透探伤,对于需要查找内部缺陷的焊缝应该选用超声波进行探伤。检测人员需要熟悉现场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更具针对性的检测方法。

2.3规范试件取样的流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从种类到数量上都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在进行检测工作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故而,就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材料进行检测,也就是所谓的抽样,试件抽取的流程务必要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所取试件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好的反应建筑工程的整体状况。

2.4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

由于当前建筑材料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所以为了保证建筑材料检测的准确性,必须要依托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在利用检测仪器检测建筑材料质量时,首先检测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到仪器的各项性能,并且能够熟练的操作仪器。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功能以及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生产厂家符合国家的标准,这也是保证检测精度的重点所在。

2.5采用高性能检测设备

我国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起步较晚,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检测设备性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检测行业相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和行业检测标准,积极引进先进的不同类型检测设备,为检测结果提供硬件保障。其次,检测人员在检测前要根据检测试样和检测条件选择对应型号的检测设备,还要根据实际的检测情况对检测设备进行提前校准和调试。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测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严格的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进行操作,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修正。还要注重检测后的管理与保养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检测设备的灵敏性,增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例如进行混凝土和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时,压力机应配备恒压力装置。进行防水卷材等材料延伸率试验时,应配备大变形装置,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数据。目前建筑材料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检测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建材的检测需求,因此必须增强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并注重计量校准和检定工作,保障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6增强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减少误差

检测过程中的设备、环境、人员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检测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检测人员能够精选检测数据结果的处理方法,加强对数据结果的研究分析,定能降低检测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例如检测人员在对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初步处理时,有时同样的试件所试验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离散性,为了能对结果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我们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去除偏离过大的数据,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大量的新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增强了处理过程的便捷性和精确性,相关人员应该尽可能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保障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当前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检测的结果无法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给工程的质量埋下隐患。因此本文分析了提高取样和试验的规范性控制、检测现场环境控制、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实验误差的控制等多个完善方向,希望可以通过该种分析给当前的建筑材料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推动建筑材料检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芬娟.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14).

[2]王桂鹏.关于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8(18).

[3]杨轲.建筑材料质检技术与方法探究[J].江西建材. 2018(01).

论文作者:刘林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加强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思考与探讨论文_刘林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