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分析的研究论文_闵盛荣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700

摘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包括铁路、轻轨、地铁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建设者缺乏对安全风险的重视及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何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安全风险识别的流程与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的一些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措施

前言: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地方物资运输提供条件,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基础生活水平,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当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仍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因此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概述

1.1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的定义

一般来讲,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是项目在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乃至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本文所研究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轨道交通项目参建主体的不当或错误的决策、管理及参建人员的不当行为,造成的轨道建设项目公共安全事故。介于项目运营期的安全风险与建设期的安全风险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故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2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的特点

2.1风险的突发性

轨道交通建设风险与其他工程项目风险相比,具有突发性,这是由于安全风险并不是在风险源出现的时候发生的,而是当其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出来,管理者不能事先预知,因此,只有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注重对施工各项细节的把握,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杭州地铁事故为例,事故发生时出现大规模的地陷,这是在瞬间发生的。事故发生之前已经出现地面裂缝等征兆,如果管理者能够在平时关注这些风险征兆,在出现地面裂缝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则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或者减少事故的损失。

2.2造成损失较大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作为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很多施工地点位于人群聚居地,比如地铁建设都位于大城市发达区域,人流量大,且是地下建设,往往是地面塌陷的风险,一旦出现,会造成施工人员及过往车辆、行人的重大伤亡。在杭州地铁事故中,就造成了名施工人员死亡,行驶车辆下陷、临近设施倒塌等,对项目乃至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3发生后难于控制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导致建设者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其中显著的是塌陷事故,往往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事故发生后,只能通过人员的营救等应急措施减少伤亡,但对项目本身的负面影响及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能减轻。

3 风险形成的机理

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风险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风险形成机理关系图

4风险因素识别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4.1风险因素识别的基本流程

风险辨识一般包括:风险分类、确定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风险识别、风险蹄选、确定风险要素六个部分,其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风险识别流程图

(1)风险分类

在系统分析地铁工程建设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的目标、阶段、活动和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分类。

(2)确定参与者

根据地铁建设期风险识别的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确定风险识别工作的参与者。参与者通常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需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了解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要求,能保持较好的团队合作。同时,在风险辨识中应特别重视来自于专家的信息。

(3)收集相关资料

广泛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充分、全面的掌握工程基础信息是进行风险辨识的基础。在该过程中,应向经验丰富的地铁工程相关专家进行咨询。所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及周边建构筑物的数据资料,类似工程的相关历史数据,工程规划、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卫与采购方案等相关信息,工程临近既有轨道交通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资料,可能存在业务联系或影响的相关部门与第三方等信息其他相关资料。

(4)风险识别

利用风险调研表或检查表建立初步风险清单,在风险清单中应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

(5)风险筛选

根据初步风险识别结果对工程风险进行二次风险识别,整理并筛选出与工程建设直接相关和发生概率较大的风险,剔除与工程建设无关或影响极小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并进一步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以査找遗漏或新发现的风险点。

(6)确定风险因素

在风险识别和筛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和需要,确定最终的致险因素指标。

4.2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目前,适用于地铁建设期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但实际运用于地铁工程中的常见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事故树法、核对表法、工作风险分解法等等,现就几种常用的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包括德尔菲法、智暴法,是利用相关专家的直接经验、专业知识等,对难以数量化、带有较大模糊性的信息,发挥专家的集体智慧,通过多次的信息交换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其过程一般可表述为:组织调查小组——拟定调查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征求专家意见——统计归纳专家意见——反馈意见统计结果——再次统计归纳专家意见——经若干轮后得到稳定意见——形成调查报告。专家调查法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风险辨识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所要研究问题庞大,需要参与的不同专业的专家多且没有交流历史;可依靠集体的直觉判断进行预测,但难以借助精确的分析技术解决的问题。该方法具有简单易用,能在问题庞大且专家交流困难的情况下,对各种复杂问题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判断通过多次征询专家意见,避免由于专家考虑错漏所造成的偏差。

(2)事故树法

事故树法,又称故障树法,是一种利用图解的形式,把大的故障分解为各种小故障,或对造成某一特定风险事故的原因进行逐层分析,即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实质上是一种演绎分析方法。各事故因果关系采用不同的逻辑门符号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向逻辑树,即故障树。事故树法既是一种风险辨识的工具,还可用于风险评估,是安全系统工程中一种重要且已被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辨识。

(3)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又称为检查表法,是对相同类型已有工程项目的环境和施工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将危险因素分成若干个单元或层次,找出所有风险因素,依此建立该类工程项目的基本风险结构体系,并将风险源以表格形式列出,并按此表进行检查或评审并加以记录,此表格即称为风险识别核对表。其主要步骤包括:分解整体风险系统、查明核对表基本核对项目、查找相关规范及法律条文等、列出风险清单。核对表是一种从底部风险源逐层向上查找风险因素的风险辨识方法,能很好地避免由于研究人员的工程经验局限性导致遗漏重要风险因素的现象,既可以在工程项目施工前进行风险识别,还可以在事故发生后查找事故发生原因。

5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监控、预警措施及应急预案。针对重大风险源清单建立控制措施。主要有如下方案的措施:

(1)设计加强措施:对于风险大,预控把握不足;设计工法工艺存在不可控风险的,通过与设计院和业主沟通,由设计院出具加强措施甚至改变工法。

(2)组织措施:通过合理调配类似工程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增加专职安全员、项目主要领导带班、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的作业队伍等组织方式,对总体风险较大的单位工程加强组织管理力度。

(3)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各类卡控红线;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优化施工方案;加强过程控制,严格落实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和周边相关单位及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等。

6结语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问题与建设人员及广大公众的利益紧密相连,在目前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形势下,对安全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建设法律法规中已明确了安全的重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风险事故,对于此,本文做出了一系列分析研究,希望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设计安全风险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J].周红波,倪志芳,高文杰.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05)

[2]我国地铁建设风险管理及发展趋势[J].陈希林,翟永山,郭彩霞.市政技术.2012(05)

[3]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分析及控制对策[J].易花,张维奇,周湛波.科技传播.2010(08)

[4]浅析如何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急演练工作[J].孙佃升.建筑安全.2012(04)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的风险识别[J].顾炜.科技风.2018(34)

论文作者:闵盛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关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分析的研究论文_闵盛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