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初探论文_梁军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初探论文_梁军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理念?新课标精神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树立“大语文”观、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创新教学,教师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语文;语文活动;信息技术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弘扬民族文化、学生继续学习、提高学生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探究创新教法,从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一、树立“大语文”观,突破传统教学

谈到语文教学,我想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一定会紧锁双眉。综观过去与现在,语文教育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当今青年对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的淡漠,都可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到根源。“语文”到底学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成了最困惑的问题,这实在令语文界汗颜!令人振奋的是,积弊已深的语文教学问题终于在二十世纪末展开了大讨论,功能目的、教材教法、考试评价成为关注的热点,随着新大纲、新教材的启用,语文教改大潮滚滚而来。

要树立“大语文”观念,突破传统教学。传统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是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主的线形结构。其优劣在此不加详述。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将语文教学仅仅理解为语文教材的教学,那是十分狭隘的。语文教师的视野要开阔,要有选择教学内容的胆识和能力。语文教材虽然收集的是名篇典范之作,却不足以概括人类文化的全部,学生有权了解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语文教师要善于独立思考,挣脱教参的束缚,同时博览群书,以丰富的学识,富于个性的见解引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求知发展的空间。此外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学语文还应走出课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学会积累与思考。

大语文观不仅体现为教学内容之“大”,还体现在学生发展之“泛”上。再回到“语文学什么”这一问题上,语文学习决不是现成知识的摄入,也非单纯的思维训练,除去工具性,语文学习更是一种修养,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震撼人心的人格情感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通过语文学习塑造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操、个性品质。语文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还应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这种大语文观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更能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和培养学生。

  二、开展创新教学,教师要建立与学生交流的平台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交流活动,也是出发和落脚在学生学习上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开展创新教学必须要遵守和追求的。开展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教学,并以此提高创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多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所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可以构建同步的学习网站,与学生开展在线交流,实时答疑;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先进行自学,提出问题,勇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也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问题和内容进行集中性解决,这样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的社会意识,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以上都是开展创新教学,有效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三、开展创新教学,教师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课堂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创新教学要拓展教学的视野和舞台。语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对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关键期,思维比较活跃,如果生硬地将他们局限在课堂之内,既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已势在必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应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我们提倡变传统概念化教学方式为创新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利用现有的教材和资源来开展课外活动便是很好的尝试,我们可以将课堂上的文字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加以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此取得较好的成效。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办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形成能读、能写的好习惯。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将优秀的作为范文进行张贴。组织流动阅读屋等活动,评选“读书之星”,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类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成语接龙等等,让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和见闻,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总之,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阵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热爱,让学生在参与和创造的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创新靠教师,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远远不止以上所述内容。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迎接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浅论语文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年10月

[2]肖国学,孟新山,李永波.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学生教学上的适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月

论文作者:梁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初探论文_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