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450052
摘要:目的:研究鼻窦炎患儿鼻腔分泌物中菌群情况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关系。方法:78份病例资料均来自初次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单纯鼻窦炎患儿)和实验组32例(鼻窦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前患儿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鼻窦分泌物培养细菌检出率为80.77%,其中对照组为90.63%,实验组为73.91%。共发现10余种菌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消化链球菌六种细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鼻窦炎患者当中,很大一部分孩子合并有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脓性分泌物中的部分致病菌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有一定作用,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健词: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细菌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非化脓中耳炎,其发病详细机制暂不明确,考虑是多因素的综合所致,其中细菌感染的存在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1]。目前许多学者的观点是儿童鼻窦炎导致的鼻后滴漏引起咽鼓管水肿和细菌上行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鼻窦炎和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腔分泌物中菌群情况,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科研、伦理学会审核。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郑大三附耳鼻院咽喉科门诊治疗的符合本研究要求、具有合法代理监护人的儿童鼻窦炎患者78例参与本研究,均由监护人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均为3~6岁。实验分为对照组46例(单纯鼻窦炎患儿)和实验组32例(鼻窦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凡有以下疾病均排除研究对象之外:急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3周内、中耳炎并鼓膜穿孔、先天免疫缺陷、术前3周内服抗生素类药。
1.2研究方法 鼻窦炎诊断参考副鼻窦CT扫描检查确诊,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参考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依靠临床症状及听力检查和声导抗检测结果来确诊,传导性听力损失伴鼓室图B型曲线。取样方式参考BrookⅠ细菌取样方式,细菌的培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标本菌种鉴定以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并作质量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分析,若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培养细菌检出率为80.77%,其中对照组为90.63%,实验组为73.91%。结果经培养发现有10余种菌类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消化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其它致病菌),均为鼻咽部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类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消化链球菌六种细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以中耳积液、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化脓中耳炎。由于目前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生活及家长等大部分看护人员没有相应的听力学知识,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的观察,这些都给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发现、及早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2-4]。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存在可导致中耳粘连、鼓室硬化、鼓膜萎缩、听骨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分泌性中耳炎不仅可以造成传导性听力下降,甚至还可以造成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及言语学习障碍与认知障碍等严重的不良后果[5]。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详细机制暂不明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①咽鼓管因素;②感染因素;③免疫反应,其中细菌感染的存在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6]。由于儿童咽鼓管与成人相比较更平、短、宽,因而儿童鼻腔和咽部感染较易经此管传入鼓室,这也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期高发的因素之一。综合考虑虽然分泌性中耳炎是多因素的致,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因素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鼻窦炎在儿童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因为儿童期鼻窦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气化阶段,相对于成人来讲其解剖和生理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儿童鼻窦粘膜功能不完善,鼻腔狭窄,不利于鼻腔分泌物的排除;另外儿童鼻窦粘膜含血窦丰富,对冷空气等外界因素敏感性高,感冒后鼻塞症状比较严重,从而有利于细菌繁殖;鼻腔鼻窦粘膜连续,各鼻窦窦口互相邻近;儿童本身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期腺样体往往肥大且合并感染。儿童患鼻窦炎后可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及社会活动,严重时甚至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7-8]。由于鼻窦炎可能引起咽鼓管的改变,引起咽鼓管功能不全,因而在儿童鼻窦炎导致的并发症当中,分泌性中耳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鼻窦炎是中耳炎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我们检测了鼻窦炎致病菌对中耳炎发病率的影响。本次实验在鼻窦分泌物细菌检出率80.77%,其中实验组为90.63%,对照组仅为73.91%,远远低于实验组。鼻窦分泌物培养共检出10余种菌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消化链球菌六种细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化脓性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其它致病菌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我们有理由推论细菌感染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上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总之,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为儿童期常见疾病,二者发病密切相关且鼻窦炎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临床上医生需重视两者的综合评估和协同治疗,同时提示儿童鼻窦炎的规范治疗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im SJ,Chung JH,Kang HM,Yeo SG.Clinical bacteriology of recurrent?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Acta Otolaryngol,2013,133(11):1133-41
[2]Parlea E,Georgescu M,Calarasu R.Tympanometry as a predictor factor in the evolution of?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 Med Life,2012,5(4):452-4
[3]Siddartha,Bhat V,Bhandary SK,Shenoy V,Rashmi.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in relation to socio economic status:a community based study.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2,64(1):56-8
[4]Zulkiflee S,Siti Sabzah M,Philip R,Mohd Aminuddin M.Management of?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in?children.Malays Fam Physician,2013,8(2):32-5
[5]Handzi? J,Radi? B,agatin T,Savi? A,Stambolija V,Nevajda B.Hearing in?children?with?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linical retrospective study.Coll Antropol,2012,36(4):1273-7
[6]van Zon A,van der Heijden GJ,van Dongen TM,Burton MJ,Schilder AG.Antibiotics for?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in?childre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2;9
[7]Cazzavillan A,Castelnuovo P,Berlucchi M,Baiardini I,Franzetti A,Nicolai P,Gallo S,Passalacqua G.Manage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12,22:32-44
[8]Stenner M,Rudack C.Diseases of the?nose?and paranasal sinuses in childhood.Laryngorhinootologie,2014,93 Suppl 1:S24-48
论文作者:张军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中耳炎论文; 鼻窦炎论文; 链球菌论文; 细菌论文; 实验组论文; 儿童论文; 鼻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