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523500)
摘要:“问题学生”一直是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其中管理的含义、教育的方法,以及如何做教育管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此做了些探析。
关键词:问题学生;管理方法;教育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1.通常是指学习成绩比较差、不遵守纪律、
有很多不良习惯和缺陷的学生。
2.学习上有障碍、行为上存在不良习惯或者是心理上发展不健康等问题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够解决问题。
3.是指行为习惯异常、思想上不思进取甚至是常常违反校规的学生。上述几个观点虽在认识上有略微不同,但是也存在共识。综合上述观点,就是指与那些同龄的学生相比由于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其在思想、心理、认识、行为习惯、学习等各个方面出现异常表现的学生。
笔者在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期间,就碰到这样一个学生:该生是班上的考勤班长,成绩和操行分数都名列前茅,在一次闲谈中,笔者问到“将来你成功了,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的回答让人吃惊:“我会把十倍的钱扔在他家院坝里!”——学生话里的“他”是其一位远房大伯,当初这个学生的母亲几乎是跪在这位远房大伯面前借到孩子最后一年学杂费的。
我无法责备这位我一直都比较喜欢的学生,贫困的生活没有打垮他上进的决心,可在同学面前的自卑心理却衍变成了一种“渴望出一口气”的有一定报复性的扭曲人格。我不知道这位为了完成学业而让家里把物件卖了,又让父母为借钱求遍了所有可求之人的学生,毕业之后是否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1.转型期新的学生管理制度没有出台
职业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那时候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居多,所以,学生的管理制度定得很严格,在校期间不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现在情况不同了,职业教育的观念、目标与对象完全变了,而新的管理制度没有到位,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尺度。
2.职业教育不堪重负,面临双重压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其主要任务是技能培训,兼带教书育人。但现在的问题学生本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文化基础课和基本的思想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没有完成,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既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还要对他们进行义务教育职业学校面临着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双重压力。
3.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大
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教育方法不当、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因素造成这些学生自暴自弃,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处于“无奈、无望、无助”的状态。
三、“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问题学生”不仅自身身心健康、品格的发展受到影响,而且影响到周围学生和整个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联合各方力量,共同采取实际可行的教育措施,依据每个阶段“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提出系统的教育措施。
1.道理说服:挖其思想,使其改变
以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常常会花费很多时间,收集大量的文章资料以及课本故事,或在班会上反复讲解,并制定许多规章制度,可谓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用心良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为什么呢?
我的班上曾有一位学生,仗着家庭条件优越,完全无视学习,而且爱攀比,虚荣心强,在班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找来这位学生,三番五次地跟他讲道理,但他不以为意,无济于事。后来,我开始改变谈话策略,在交谈中有意无意地提及上届的几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再趁热打铁,把他们的改变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慢慢地,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认识到父母不能陪伴他一生,人生要有理想、追求。
2.良好的班级氛围是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壤
入学后应尽快使学生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制度、管理模式,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应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违纪处分条例,必要时还需要全班同学坐下来讨论某些制度,达成共识,引导学生用各项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另外,班级应该在教室墙壁上辟出适当的空地建立团建之窗、学习园地,宣传班级的先进事迹、企业的先进理念、行业的敬业精神;通过悬挂名人警句、励志条幅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还可以把往届的优秀毕业生、企业的技术能手、技能大师请回校园,用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形成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高度和目标。
3.情感熏陶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学生虽尚未形成健全人格,但能够向善,也能辨别是非。虽会犯错误,但一旦触及灵魂深处,他们也会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且自觉地改正。前段时间,一位家长非常苦恼,说她的孩子每天晚上因为上网睡觉晚,第二天早上经常迟到,上课打瞌睡,出现了恶性循环。家长知晓后非常生气,劈头盖脸批评一通,结果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刀枪不入。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母很早离异,母亲为了生计,不得不辞掉工资菲薄的稳定工作,自己开起小店,每天早出晚归,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不料孩子更加叛逆,甚至离家出走。母亲心惊胆战,生怕再出差池,就事事顺其心意,结果到了今天的地步。言至于此,这位眼窝深陷、皱纹横生的妈妈竟然在我的面前掩面哭泣,潸然泪下。我开始找这位学生谈话,起初他有些忸怩不安,对我的关怀似乎还很抵触,就像一个受伤的小兽,独自舔着伤口,不让人靠近。然而,百丈寒冰也有消融的一天。慢慢地,他的心开始融化,变得温暖起来。他打开心扉,冰释了与母亲的嫌怨,明白了家长不易,懂得将心比心,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渐渐地步入正轨。
4.建立长抓不懈的管理制度
(1)建立报告制度
所谓报告制度,就是班主任将学生的违纪违规情况,不定期分层次向家长、学生科与分管
校长汇报的制度。尤其是向家长说明情况,这样我们就尽到了告知的义务。家长了解情况后会积极主动与我们进行配合与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家长不配合,将来其孩子发生了问题,或者最终拿不到毕业证,他们要与学校发生纠纷,我们就不会被动。
(2)建立留级制度。
对于那些经过教育与转化,经过补考仍然还有不及格而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我们对其作留级处理,跟下一届学生重修不及格科目,同时依法缴纳学费,直到其消除不及格科目为止。给这些问题学生一条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创造和谐校园;也不会将矛盾甩给社会与家庭,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
(3)建立培训制度
问题学生的问题具有共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学期举办问题学生培训班,就如同进行干部培训一样,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集中教育。在培训班上,指出其违纪的危害性,端正思想,统一认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对违纪情况的处理作出说明,严格依法照章进行;同时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发现他们的特长,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重新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与勇气。
结语:
培养学生的爱心、正气、集体荣誉感,这才是更值得我们提倡的对问题学生的关爱;一种来自于集体的“大爱”!这种“大爱”才能让人产生归属感,无论毕业多少年,心里面都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学校!那个好玩的,有很多好同学、好朋友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提升[A].党冠明.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2]初中问题学生的引导与转化[J].陈国婵.珠江教育论坛2016
论文作者:钟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学生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孩子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自己的论文; 他们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