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陈云关于技术人员的论述之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文◎吴绮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而效率能否提高,能否增加有效供给,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转换能力,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也是有效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总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内在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都是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新时代和新实践的要求,都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大创新。
将信息化管理带入租赁行业中的运输业务中,不仅可以完成租赁公司就近调剂,还可以及时监控运输车辆,保证及时供应,租赁单位、施工项目及运输公司三方打造运输信息化平台,三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如图1所示),及时了解施工项目所需生产材料的运输进度,运输信息化技术管控将加大租赁公司对于品牌创造力的打造,提升租赁单位的市场影响力。
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长期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跨越根据地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三个历史时期为数极少的领导核心人物。陈云一直高度重视技术人员,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用和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论述。抗日战争时期,陈云指出,技术人员是我党我军不可少的,是革命的专门家,要最大限度的争取他们,提出了“要抢夺知识分子”的口号。他说,“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要抢,抢的慢就没有了。日本帝国主义也在收买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如果把广大知识分子都争取到我们这里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那么,我们虽不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是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解放战争时期,陈云指出技术人员是管理庞大复杂的近代企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员,要接收旧政府技术人员并改造其思想,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不搞关门主义。技术人员和工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把生产搞好。他指出:“现在不同了,工人和技术人员不是对立,而是协调。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把生产搞好。没有工人是不成的,但是离开了技术人员,生产同样搞不好。”“在工业建设中,我们技术干部的真正来源是现在产业界的职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技术人员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不可缺少的力量,要加快培养并进行全国调配使用。陈云提出,“必须下令调整,打破本位主义。”“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度,按国家的需要合理分配。”“为迎接大的发展,必须提前培养充足的干部及技术工人。”工业化建设时期,陈云认为技术人员是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认为工商业者的技术和业务经验,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是很有用的,国家需要这些懂技术懂业务的人。要积极发展我们的技术力量。要以苏联等兄弟国家援建为契机,积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后,陈云认为技术人员是我国知识力量的基础,要关注技术人员生产和生活条件,以技术引进促进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他主张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应看成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而且是基本的基本建设。
二是加强协调确保政策落实为了协调解决技术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陈云建议中央组织部成立技术干部局,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涉及技术人员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下发后,按照《方案》分工,有关部门快速行动,相续下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等文件,就技术工人培训、福利待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发展通道等内容做出详细规定,逐步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涉及多个部门,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要把加强政策的相互衔接作为重点,加强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推动《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将建设一支大国工匠队伍上升为国家战略 陈云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高度重视技术人员,强调技术人员是我们的“国宝”,是任何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人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劳动者的技能调整作支撑,产业的升级必须以劳动者的技能提升作保证,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以劳动的有效价值为前提,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业态的产生必须以劳动者的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和发明创造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当前,我国就业人员有7.76亿人,技术工人仅有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4700多万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仅为6%。近几年,人力资源市场中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经济进入以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经济增长速度向中高速转变的“新常态”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要以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基础,把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支大国工匠队伍上升为国家战略。
陈云关于技术人员的经典论述对当前工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应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培育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陈云对技术人员的关心是全方位的,强调技术上要尊重他们,政治上照顾他们的政治进步,生产生活上要关心他们。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工人的地位有所弱化,工人的职业吸引力不强,一些青年不愿意在技术工人岗位就业,社会上出现了“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尊敬劳动模范,用劳模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氛围。要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思想基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尽管人们对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作用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但拮抗菌的病害防治效果是由果蔬、拮抗菌和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复杂性使得研究进展缓慢。普遍认为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四种,一是拮抗菌和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和空间上的竞争;二是某些拮抗菌可以直接寄生在病原菌上;三是拮抗菌作为激活子诱导提高果蔬抗病能力;四是拮抗菌产生杀菌物质,直接对病原菌造成损伤。
四是把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责任主体交给企业 陈云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特别强调企业要承担培训的主要任务,要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校企合作存在障碍,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特别是企业对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积极性不高,缺少长期规划和投入。企业是用人主体,要在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中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技能素质提升规划,创新培训方式,让产业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提升技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标签: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工匠精神论文; 结构性改革论文; 产业工人论文; 劳动模范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论文; 求人倍率论文; 技能形成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