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冯向峰

冯向峰

(淮安市淮阴医院肾内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2~2015.3这一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一共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上,使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内,使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天以内效果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用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提倡临床医生针对该病采用此项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关键词】 尿激酶;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71-02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净化科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透析的任何年龄段患者均可发病。在以往的治疗方法中,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需要恢复的时间较长[1]。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和医药水平的快速发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开始使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短,临床医生逐渐开始将尿激酶用于该病的治疗当中,现将具体的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2~2015.3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一共20例,年龄范围在38~75岁,平均年龄为(50.19 4.46)岁,分为观察组10例,血栓形成时间为48小时以内。对照组10例,血栓形成时间为48小时以上。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内科学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诊断。患者的一般指标如年龄、体重等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溶栓治疗以前,需要急诊检验科的血常规、凝血5项、生化全套等,待检验报告回报以后,确定没有高危因素,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配伍方法为选择生理盐水共30ml即可,加入尿激酶剂量为30万u,进针位置常常选择在瘘管桡动脉血栓形成处,上方大约2cm 处的位置进针,注射方法常常选择为微泵注入,其速度选择为60ml/h,用药以后每间隔10分钟需要触诊和听诊,触诊是瘘管震颤,次数为1次。外加听诊是瘘管杂音,次数为1次,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再继续给予相同剂量的溶栓药物。

观察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内瘘再通的情况。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血栓完全消失,血流也已经完全恢复,即可表示溶栓有效,效果为成功。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药物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中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定指标。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的比较

分析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10例,其中治愈的共有9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90%,无效的共有1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10%。对照组共10例,其中治愈的共有6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60%,无效的共有4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40%。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比较

比较20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10例,其中局部肿胀的共有0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0,鼻出血的共有0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0,牙龈出血的共有1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10%。对照组共10例,其中局部肿胀的共有2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20%,鼻出血的共有1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10%,牙龈出血的共有1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10%。具体结果见下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在血液净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易于诊断该病,诊断以后需要积极有效进行治疗,否则会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出现多种溶栓药物,现在逐渐将尿激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中,用药的生物安全性较好,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也较高等。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应用于血栓形成48小时以内的患者[3],通过本研究显示,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中,药物的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

综上所述,该药的用药安全性较好,同时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掌握好应用的溶栓时间,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提倡临床医生将此类药物用于该病的治疗中。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参考文献】

[1]王稻,陈清萍,田利娜等.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J].甘肃医药,2012,30(11):651-653.

[2]胡代军,刘潘娜,尹良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再次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5):677-680.

[3]万梓鸣.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医学,2015(35):1518-1520.

论文作者:冯向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  ;  ;  ;  ;  ;  ;  ;  

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冯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