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和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会议和研究规划委员会_青少年教育论文

媒体传播和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会议和研究规划委员会_青少年教育论文

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研究规划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介论文,发展研究中心论文,青少年论文,成立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6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研究规划会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各儿童媒体的负责人、儿童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20余人作为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出席了会议。研究中心主任卜卫做了《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的报告。报告提出:研究中心的三大任务是,开展学术研究、促进媒介发展和推动媒介教育。

学术研究的三个基本主题是: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媒介的普及与青少年文化;以及媒介传播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在促进媒介发展方面,研究中心拟建立儿童媒介发展的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研究中国儿童媒介的历史、分布、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解决我国儿童媒介数量不足、儿童媒介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的策略。研究中心还将承担儿童媒介调查和市场分析工作,为媒介发展提供咨询性建议。媒介教育是指培养青少年有效利用大众传媒的能力的教育。媒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儿童阅读、使用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等媒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有效利用信息,帮助自己健康成长,成为信息和媒介的主人。媒介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研究中心将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媒介教育内容,进行媒介教育实验,以启动媒介教育。

卜卫报告以后,与会的一些媒体负责人介绍了媒体的发展现状、问题、研究规划以及发展的设想。

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主任余培侠认为:目前,中国儿童电视事业是有史以来的最辉煌的时期。播出时间显著增加,节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高速发展中,存在着人才馈乏、资金短缺和精品太少的问题。余培侠提出,这个领域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二,一是国产动画片问题。目前青少年部外国动画片只占全部节目的8%。 我们一提发展就说数量问题,但国产动画片、节目很难给儿童留下印象。我们要研究好的动画片的故事、造型、结构和节奏有哪些特点,研究中国动画片应该怎样发展才能受到儿童的欢迎。第二个问题是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电视屏幕应当为孩子提供什么,怎么提供?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儿童的需要,要做专门的调查。目前儿童电视界既缺乏理论,也缺乏对儿童的了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部主任易杏英主要论述了电视对广播的冲击以及广播发展中的问题,如:儿童广播时间与儿童电视节目时间相冲突、儿童广播节目播出量较少、儿童广播节目制作经费严重不足、少儿广播发展不平衡等。

同余培侠一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海飞也认为儿童出版事业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中少社七个刊物总印数近100万,总码洋1.3个亿元。少儿读物出版已形成全国规模的体系。海飞社长提出了两个应该研究的问题。一是印刷媒介如何面对电子媒介的挑战下。他认为:印刷媒介可能要向电子媒介让出一些地盘。但总的来看,电子媒介不能取代印刷媒介。要注重各种媒介发展的关系。另一个问题是图书传媒的现代化问题。在电子媒介影响下,图书传媒的发展靠现代化。现代化包括图书形式的现代化和内容的现代化。儿童图书要不断地增添新的色彩,才能在与电子媒介的激烈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少社正在进行硬件(出版技术和设备)和软件(人的创意)的现代化工作,他们的口号是,“把现代化的出版业带到二十一世纪”。

中国少年报社社长温愉新发言说,目前我国儿童报刊已有200 余家。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协会会员就有189家。儿童报纸也发展到30、40 家。估计影响4000万少年儿童。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发行问题。目前报纸发展受制于邮发体制。因此建议研究儿童报纸是否应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是否应该由政府引导新闻媒介进行兼并,以使报纸种类配置更为合理。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少年漫画》执行主编林阳指出:连环画起源于没有电视的时代,或者说是从容阅读的时代。由于对电视时代没有准备,结果一度走向低谷。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第一,电视时代对连环画的影响究竟有哪些,黑白连环画究竟具备哪些特质才能立住脚。第二,电视时代的连环画运作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否应该与其他媒体联合起来,全力推出中国动画形象,从文字脚本、图书、漫画、动画片、电脑游戏、网络到玩具是否能一条龙。第三,连环漫画究竟对儿童有什么影响,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对纯娱乐的内容怎么看?第四,怎样理解中国卡通形象日本化的问题。新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我们总喜欢在形式上做文章,即总批评形式,不关注内容。日本漫画形象是大眼睛,难道我们做成小眼睛就好了,就有民族特色了吗?林阳认为,将大眼睛改为小眼睛或其他样的眼睛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能拿出吸引孩子的内容。发展中国的连环画,首先要研究、掌握这种艺术形式,然后才是有所发展。

三辰文化研究所所长雷祯孝正在致力于中国儿童的电影事业及电影录像带和儿童电影光盘的出版工作。他说,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每一代孩子来看。我们正在为孩子们寻找这些影片。为此,我们成立了三辰文化研究所,五年来,我们看了4000部影片,其中3000部被认为是儿童影片,其中较好的有1500部。然后我们开始购买版权。已经买进了170余部版权。出版了170部,包括VCD和录像带。我们向全国30 个省的600个希望小学赠送了录像带和设备,价值800万人民币,在市场上也发行了一万多部。我们又挑选了100部,希望做成电子出版物, 让儿童看上精品。但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刺激出一个新的市场,如何让教育者、家长和孩子认同我们的东西。我们现在正在学校进行试看实验。如何发现、确认、分析儿童的电影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电子游戏在中国常遭到媒体和教育部门的批评,但科普出版社《家庭电脑与游戏机》常务副主编孙百英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人类休闲文化或游戏文化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必然流行的娱乐方式,对此,我们需要更新观念。电子游戏继承和发展了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是一种基于电脑的交互性(互动性)的多媒体方式(有声像甚至立体感的)的新颖艺术。对儿童来说,电子游戏不仅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也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型学习、娱乐方式。因此,他认为,电子游戏不可忽视,它影响深远,博大精深,值得认真研究、扶植和发展。但目前我国电子游戏发展很不理想,其主要问题是:观念或舆论上的轻视、压制;市场发育有严重缺陷,对这一重要媒介产品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商业化倾向导致文化污染;生产行业起点低,技术差距大;管理盲目,政策不规范,有的地区甚至取缔营业性电子游艺厅。所以,从长远利益考虑,研究中心应该开展对游戏的全面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以引导市场、管理市场。

瀛海威信息通讯有限责任公司调研部主任陆群介绍说,目前,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很快。瀛海威时空的用户现在已达14000。其中,80 %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说,互联网络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媒介,为儿童提供了参与性、交互性的技术手段,所以特别受到孩子的欢迎。我觉得互联网络发展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儿童的成人化倾向的问题。在网上,儿童可以匿名,以成人身份加入成人的活动或讨论,这对儿童究竟是积极影响(更加独立了)还是消极影响(早熟),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网上的儿童信息问题。青少年上网很多,但信息较少。尤其是国内中文信息较少。是否能在网络专门为儿童开设频道,也是一个值得研究中心认真讨论的问题。

在八大媒介的负责人发言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教研室主任汤锐谈到了儿童文学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地位问题。她说,现在儿童文学作者普遍有一种失落感,有些作家、诗人精心写的作品儿童不读。儿童文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传媒手段的问题,我们的作家会不会用现代传媒手段来创造作品。阅读只是儿童接触的多种媒介中的一种,我们的作家能否为儿童创作一些电子作品。另一个问题是内容。我们的作家大都沉浸于古典情趣之中,偏好田园牧歌式的内容或政治说教,与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儿童有一定距离。在高科技时代,儿童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价值观念、人生追求都有了很大变化,作品如果不能反映这种变化,就难以被儿童所接受。

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甄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主任单光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系主任郑新蓉等特约研究员也作了即兴发言,对研究中心的研究规划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根据与会者讨论结果,中心拟确定以下研究项目:1.国内外青少年媒介发展的政策与运行机制研究;2.媒介传播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研究;3.我国青少年的媒体需要及市场研究;4.各种媒体的互动研究;5.如何开发和发展适合儿童的信息内容;6.多媒体时代的儿童文学研究。

研究中心的主要活动方式将是:1.合作研究。与媒介或有关单位合作,进行专项研究或调查。2.成立专题研究小组。中心拟首先成立卡通、电视、网络等研究小组。3.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4.组织出版有关论著。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强代表团中央到会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中心今后能发挥协调、组织、联络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与会者对研究中心能提供这样一个各媒体相互交流的机会表示赞赏,对我国青少年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能共同探讨媒介发展问题表示极大兴趣,提出要建立青少年媒介的“互联网络”。与会者指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组织了这一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研究队伍,将对我国青少年媒介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重要贡献。

标签:;  ;  

媒体传播和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会议和研究规划委员会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