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课堂教学应用优势浅析论文_熊雪姣

数字化课堂教学应用优势浅析论文_熊雪姣

熊雪姣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数字化课堂有着诸多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能营造良好信息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学结构变革和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其创设了多样化学习途径,注重学生协作能力培养,也更加关注过程。要改善数字化课堂问题,需树立良好信息生态观,落实师生多维互动交流,应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和组织有效的技术培训。

关键词:数字化课堂;优势;教学;应用

一、数字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1.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采用的多是的授受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环境是封闭的,教学信息呈现形式和容量是固定的,教与学的方式相对而言也是单一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其在创设情境、多重交互、自主探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能够营造丰富的、立体的教学环境,甚至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在数字化课堂上,学生能真正融入到开放的信息化环境中,并能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获取资源,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2.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数字化课堂的教学情景、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其信息传递与反馈渠道也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意识。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学习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3.促进教学结构变革

信息技术通过创设开放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发挥技术的演示、交流、个别化辅导的工具作用,使技术融入到媒体信息、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生能力发展等各个要素之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最终要落脚到教学的结构性变革上,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目标、组织结构、教学内容、资源与方法中。使教学目标更加突出能力,教学组织结构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实现与课程内容与实施的高度和谐。

4.促进学生能力素养提升

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社会越来越凸显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给学生带来思维创新和想象力发展的无限空间。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发挥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情境创设、丰富的多媒化的教学信息,多重交互、自主探究等多方面优势,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从而促进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与实践等更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

二、数字化课堂特征

集合多种信息技术工具、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活跃的协作氛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协作途径,转变了课堂的关注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1.学习途径多样化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随着网络环境的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数字化课堂环境综合多种技术为协作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途径更加多样化。学生的知识除了来源于教师,还可以来源于资源共享。尤其是应用软件的运用,丰富了学生协作学习的途径,还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

2.注重学生协作能力培养

新技术的多种组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新技术的多重功能为小组活动增加了乐趣,便捷了沟通,课堂协作更加活跃。新技术能催生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协作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评价又督促着学生不得不为了小组而更加积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集体意识感也得到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更加关注过程

传统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不关注学生能力与情感等内化的过程。技术应用下的教学开始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字化课堂环境支持下的协作学习行为不再是不可描述的,多种技术支持把协作学习活动细化为可以进行观察描述的学习行为。数字化课堂环境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出技术与课堂教学良好的交融性。

三、改善数字化课堂问题的有效策略

1.树立良好信息生态观

数字化教学进程中,学校势必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就要求我们应该用系统的理念来指导建构和谐共生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使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作用于教学实践,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强调人与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和谐互动的生态信息化教学观,是实现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助推器。教育信息生态观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价值,从以往单向的思维转变为动态的思维,从关注单一的取向标准转变为对系统的运行质量及效果的整体把握,从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转变为对师生的实际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强调的是学生为主体,技术只是辅助,不管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多少,都要保证课堂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使人与技术的位置本末倒置。

2.落实师生多维互动交流

交流是分享、反思的重要方式,是保证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今,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全可以打破固定教室学习的局限,从而实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多边互动。数字化课堂应该培养交流对象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意识,充分认识到网络交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增进感情。学校层面应该采取鼓励与监督的方法激励教师使用网络交流,如组织各年级每周进行一次汇报交流、组织教师借助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集体备课等。此外,教师也应该采取鼓励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利用网络交流的意义。教师可以开展互动教学,如创建“聊天室”或“论坛”等,设置固定时间点、借助平台或讨论群等形式教与家长进行沟通。

3.应用多元化评价标准

数字化课堂的关注点是教学活动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因此教学过程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不能像传统教学评价以偏概全、只关注某个方面。数字化课堂要全面的考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能过分关注结果,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数字化课堂是否有效利用关键是否坚持了开放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准则。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不再像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分数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更全面的考查学生,从而规避了成绩决定一切的弊端,有助于主体的个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师要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不再拘泥于终结性评价。在信息化环境下,出现了很多智能化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量规”等。教师与学生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参与,保证了评价的多元化。作为学校,应该从规范上明确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从观念上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评价学生,从而保证更有效的认识学生。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将平时的评价结果进行量化管理,并按照比例算入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中,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果相结合,使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全面性,从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

4.组织有效的技术培训

师生是数字化课堂的实施与应用主体,是保证信息技术有效发挥的关键。在教学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因此,在学校中配备全职的高素质的技术保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协调与安排,持续开展各种技术人员的培训,以保证学校技术水平与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此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教师要想跟得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就要加强技术应用的水平。学校应该将在职培训作为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建立考核与认证一体化的技术标准,经常设置一些技术课程整合的竞赛、培训等等。并通过各种激励性的做法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成员,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共同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促进信数字化课堂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创造力、技术与学习研究新进展[J].Avril M.Loveless,李阳,吉喆,杨玉芹.远程教育杂志.2009(04)

[2]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顾小清,王炜.中国电化教育.2004(07)

作者简介:熊雪姣(1989-12),女,湖南省益阳市,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助教,室内设计

论文作者:熊雪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数字化课堂教学应用优势浅析论文_熊雪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