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在工程地下勘察工作中都将水文地质问题作为重要的组成环节,从现阶段其勘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对水文地质问题加以关注,一些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果与水文地质参数没有直接联系,造成建设工程更大安全隐患的存在。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要将水文地质问题加以强化,根据对此工作制定的各项标准制度展开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保证地质勘察高质量、安全的完成。
关键词: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影响
引言
从现阶段的技术应用情况而言,很多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对于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很多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发现并没有涉及到水文方面的参数和内容,这对于后期工程项目的建设形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勘察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相关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从而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
1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地质勘察是工程项目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对工程范围内的有关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施工所在地的地质状况做到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结合实际的地质情形,判定在工程项目的影响下,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进而寻找到最佳的建设地点,提前给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是查明岩土的组成成分、构造、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对建筑项目的影响等,从而对当地的地质类型进行划分,提供场地岩、土、水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腐蚀性,以便确定相应地基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案。通过运用地质学等学科知识,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
2.1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岩土体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岩土体的影响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水位上升对岩土体的影响,二是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岩土体的影响。其中,地下水水位上升对岩土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岩土体的含水结构的改变,使得原来不属于含水层的岩石可能成为弱含水层甚至是中等含水层,致使该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对工程建设带来危害,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气候的变化,如降雨量的变化等;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岩土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面沉降、产生地裂缝等方面的危害,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表现为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使得原来属于含水层的地层单元变为弱含水层或不含水层,致使岩层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其底层的承载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常会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对地表建筑物的破坏性极大。
2.2地下水压力和腐蚀性引起的危害
当地下水处于较为天然的状态下时,其自身的压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其对建筑工程以及各类项目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当工程项目处于施工状态的过程中时,往往会对地下水的动力平衡等属性产生影响,进而使得地下水压力产生变化并引起诸多地质灾害。例如流沙、管涌以及突涌等地质灾害均可以由地下水压力发生变化而引起。而一旦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上述灾害,施工现场还聚集有大量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则极容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即使没有发生工程事故,由于发生了上述灾害,也会对工程建设项目自身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工程勘察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地下水腐蚀性危害。顾名思义,所谓地下水腐蚀性危害就是指因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而产生的危害。当地下水的水质咸度比较低时,地下水所具备的腐蚀性就比较弱;反之咸度较高时,地下水所具备的腐蚀性就比较强。当地下水中所含有的矿物质过多时就会使得地下水具备一定的腐蚀性。而一旦地下水具备了腐蚀性就会给建筑物的地基等造成影响,使得工程项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应对策略
3.1综合考虑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加强对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保证建设
项目的安全。水文地质工作仅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部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勘察工作中的某些不利因素。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包括地质环境、地下水位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依据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记载的水文地质资料,通过采取钻孔、取样、物探、抽水试验等手段,来对该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勘察。一方面,要充分的满足规范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地理情况、地形变化、地质特点、组成结构、地下水位以及水质特性等问题。通过对有关参数的测算,能够进一步明确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及水理性质,进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工程建设方案。
3.2重视地下水状态的勘察工作
根据前文对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及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常见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可以看出,对地下水赋存状态的勘察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调查的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因此,在开展调查工作之前,应充分分析建筑物的类型,确立明确的调查目标,根据建筑物特点及需求设置调查标准。在开展地下水调查时,需查明建筑区域地下水类型,因为不同的地下水类型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不一致;需查明地下水水位及等水位线,查明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及水位升降幅度;需查明地下水的腐蚀特征,即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等。在完成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筑材料选材方案以及地基施工方案,并估算地下水可能对地基带来的危害,并评价其危害程度及概率,制定预防处理措施。假如上述危害发生概率较大,则需考虑基坑深度,确保基坑底部隔水层保留厚度在标准范围之内,否则可能发生突水、涌水等人为地质致灾。
3.3强化对当地水文地质的评价工作
①要对地下水位变化给建筑物以及土体带来的影响进行重点评价,对可能给建筑工程带来威胁的岩土,提出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②实际地质勘察当中,充分结合建筑物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建筑物地基所需要的水文特性的有关资料。③要从工程的整体情况出发,按照地下水位变化给工程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不同状况下重点对地质问题进行评价。
3.4调整水文地质相关参数的测定
避免因为水文地质问题而给工程地质勘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首先可以从调整相关参数测定入手。在开展水文地质相关参数测定的过程中,测定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可以根据在不同时期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即通过测定在正常静止状态下水位的情况,在发生有效降雨的情况下水位情况,使得水位地质勘察工作可以获取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测量指标,进而根据指标以丰富不同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的测量数据以保障工程项目施工的可靠性和建筑物自身稳定性。不仅如此,为了丰富相关水文地质参数,还需要相应的对含水层进行一定的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完成对含水层的分离并形成一个单一的测量系统,进而达到保证水文地质相关参数的科学性。例如,可以在开展渗透指标的测量勘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进行压水实验或者渗透实验的方式进行,进而构建P—Q曲线以丰富相关测量参数。
结语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并且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工程,杜绝建筑变形,沉降等质量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必须做好建设前期的水文地质勘察,尽早了解将会出现的问题,并在建设前制定出应对问题的方案与措施,保证施工工程的稳固,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杜绝建筑的安全隐患,以此更好的推动我国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4):88.
[2]杜亮.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硅谷,2014(7):153,163.
[3]张铃.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307.
论文作者:陈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水位论文; 岩土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含水层论文; 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