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的系统评价与财务分析研究

绿色设计的系统评价与财务分析研究

谢家平[1]2003年在《绿色设计的系统评价与财务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资源和环保问题日渐成为制造业研究的热点,人们提出了绿色制造的理念,这是一种基于环保竞争策略的现代企业生产模式。机械工程学者们大多在绿色制造的一般理论体系、专题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对绿色设计的概念和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还不系统,主要从制造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缺乏对设计方案的系统评价及财务分析研究,更谈不上系统优化模型的构建。本文从管理者的角度,着眼于设计方案的系统评价、财务分析、方案优选的有关理论及方法展开研究,寻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产品设计方案。取得了一些有理论意义和在管理上可供使用、有参考价值的成果。文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叁个方面:(1)绿色设计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由于产品设计方案决定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产品从制造、使用到废弃都与设计密切相关。如果在设计阶段便进行环保规划设计,可以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与危害降至最低。绿色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出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度量产品的绿色度,如何提升其绿色技术含量,就需要对产品设计方案的绿色性进行系统评价。因此,本文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对绿色产品设计的目标、衡量指标、评价标准、生命周期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运用关联分析合理计算权重,并对评价样本值矩阵进行了设计。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建立了量化产品绿色度的叁维模糊系统评价模型,可以对设计产品的绿色性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其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寻找尚需改进的指标、生命周期阶段和产品组成部件,提升其绿色含量。(2)绿色设计财务分析模型的研究。传统的制造成本-效益分析只是考虑产品的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传统的报废处理只是作废旧物资回收,按照预先规定的折旧方式收回残值,没有考虑产品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在分析产品多生命周期的闭环物流链的基础上,①借助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概念,阐述了环境价值链的内涵及其外部主体的价值关系;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法,综合分析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成本与收益,考虑产品本身的经济性和产品再生的经济性,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财务分析模型。②全面论述了零部件再用、材料再生、安全处置等装配式产品废弃处理策略的成本与效益,建立了逆向物流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③本文详细论述了拆卸树的绘制规则,引入零部件的拆卸可达矩阵R,通过可达矩阵R与拆卸决策向量X进行布尔运算来识别各组件是否需要进行拆卸,提出了拆卸时间和拆卸成本的计算算法。④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分析需要完整、快速而准确的企业财务数据,本文提出了构建快速反应财务系统的模式。总之,通过绿色设计财务分析有利于量化分析成本动因,寻找关键作业成本项,指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

王海兵[2]2011年在《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研究,源于以追逐利润为中心的物本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支撑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障碍。传统的企业被定义为物质资本出资者所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改革开放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股东至上”逻辑的主导下,企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物质资本的逐利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劳资矛盾激化、产品质量存在隐患、资源过度开采及低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企业商业伦理与财务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以取得员工大力支持和社会广泛认可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微观层面,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脱离其现实社会属性。我国企业财务理论研究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很大,不少财务理论都是西方“舶来品”,过于强化财务的自然属性,财务管理的技术性、工具性特征明显,常常是见“物”不见“人”。世界经济理论的主流已经由新古典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尽管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尚不完善,但极具生命力,必将对财务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不仅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后代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1章:导论。开篇提出本研究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我国国情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现状、梳理回顾主流经济理论演进对财务理论研究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财务战略。第2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西方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国内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研究现状、以人为本财务管理的政策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以人为本的财务研究对本文的启示。第3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回顾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涉及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应用指引、人力资本财务制度、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第4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建设。首先,对企业财务文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财务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的概念、涵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文化视角和财务视角对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文化加以分类,提出以人为本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内容。最后,引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对安然公司的企业财务文化进行了评析。第5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投融资管理。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融资”和“投资”的概念,其次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内容,以人为本的融资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体现人本精神的物力资本融资,以人为本的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为了增强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适用性,以国有企业为例,对自然灾害条件下如何开展以人为本的投融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第6章: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本章对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述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分析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运用博弈方法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物质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收益分配模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对于合约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存在的两大误区以及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第7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基于信息观和计量观考察了人本财务报告产生的必然性,提出发展人本会计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通过对海尔案例的考察,提出了海尔报告模式对我国企业披露以人为本财务报告的若干启示。第8章: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分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的局限,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评价实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了包括宏观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在内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宏观财务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包括人力资本财务制度、体现人本精神的物质资本财务制度、社会资本财务制度和环境资本财务制度。将广义的资本及权益概念引入到企业财务制度设计,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2)从财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开展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以人为本的财务文化研究是基于“财务”和“人本”双重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是企业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财务变革从文化入手,是一个可行的思路。(3)系统化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的投融资理论。人力资本融资应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框架下进行,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可以赋予人力资本担保功能。以人为本的投资突破了按照投资标的形态划分的做法,从企业“内部人”(经营者和员工)、企业“外部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和“后代人”叁个维度,将投资划分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责任投资和环境投资,并对每一种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4)提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前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后者是资本投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构建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叁种股权化形式:人力资本的“干股”模式、人力资本的“实股”模式和“动态股权制”模式。(5)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资借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框架。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报告,关键在于发展人本会计,提出了构建包括资产权益表、增值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在内的以人为本财务报告体系。案例研究表明,海尔集团在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方面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分析总结了海尔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6)提出以人为本的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剖析了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建立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原则和具体实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则,是在反思传统财务分析评价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

孙萃萃[3]2010年在《钢铁行业绿色制造的成本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成本管理一直是钢铁企业重要的生产控制环节,它是衡量钢铁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钢铁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经营环境,同时国内外企业之间出现的联合兼并、组建大企业集团的趋势使得国际钢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市场价格越来越接近行业成本,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钢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降低成本成为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钢铁企业属于制造型的企业,传统制造模式下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同时释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渣,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因此钢铁行业有必要转变其传统的制造模式,走绿色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制造模式考虑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因素,着眼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如何对钢铁行业绿色制造进行成本效益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环境保护为研究背景,对钢铁行业实施绿色制造后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钢铁行业绿色制造的内涵及成本效益的构成;其次构建了钢铁行业绿色制造成本效益指标的评价体系和模型;最后经过对案例研究分析,证明了钢铁行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必要性,为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提供了指导,使得钢铁企业更加注意生产经营中可能影响成本效益的各方面,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益,保护环境。

张英[4]2005年在《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会计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正在向小康社会努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过度的资源耗费,如何规划企业的经济行为,使全社会能够向和谐社会转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信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因为掌握足够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可以及时纠正曾经的错误行为,还有助于在诸如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建设中防止出现更多的环境问题。经济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了环境信息的重要性,叁十多年的环境会计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蓝本。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企业认识到环境壁垒使其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近几年气候改变与新疾病频发,社会公众日益强调爱护我们唯一的地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国家领导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多次强调实行循环经济,向和谐社会迈进。所有这些政策、战略、法规的出台与意识形态意义的强调,以及经济与自然环境的现实,都从更深层意义上对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强化作用,现今环境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尤其重要已成为不争之实。 本文站在大会计学科角度,将宏观环境会计、微观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审计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探讨能够建立一个有助于社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大会计信息系统。首先综合论述了环境会计体系产生的理论基础,指出环境经济学为环境会计的形成提供动力和理论指导,环境管理学的对象、手段及环境标准丰富了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借助于传统会计提供的理论框架,从一个总括的角度探讨了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多元组合。其次探讨了基于环境问题影响,环境会计体系各个部分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技术方法。宏观环境会计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中心体系之外,需要增加包括防护活动核算、环境资源核算在内的环境卫星账户,通过提供真实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微观环境会计的实施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表现,受到众多利益关系人的关注与约束,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导致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在确认、计量这些要素的同时,还需要在企业对外报告中予以披露;环境管理会计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信息提供作用,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价以及生态信息的提供等方面;为了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环保活动与政策的效益与效率兼顾,环境审计担负起了鉴证评价职能,本部分探讨了提高环境审计质量的技术与方法,介绍了我国的环境审计主体构成及其应担负的职责,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了环境审计实行的障碍因素与解决对策。文章的最后是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现实考量,从总体上阐述了环境会计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在我国构建环境会计体系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影响因素的现实分析,指出构建环境会计体系是与世界接轨的现实趋势,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坚持规范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和有机结合。在规范研究方法方面,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法、历史法、比较法、系统法等技术手段,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综合采用了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本文在理论探索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独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贺雪荣[5]2011年在《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中小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决策者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周密分析并制订和实施各项决策。当他们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需要快速而准确地得出分析结论时,通过传统的分析方法都难以实现。虽然金蝶、用友公司的财务软件中均有财务分析模块,但需与软件中其他子系统并存,不能单独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及用户对系统的需求,来构建财务报表分析系统。本文首先论述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工作现状,然后描述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基本理论,为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打下了理论基础。并从分析方法、财务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在调研中小型企业及软件公司的基础上,对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并根据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思路进行系统流程分析。同时,从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数据库文件叁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导入报表数据对系统进行测试,检测系统的实现情况。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进行系统界面设计,Microsoft SQL Server2005进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本系统主要能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行业特点,灵活地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能够脱离财务软件而单独存在。通过本系统可自动导入或手工输入中小型企业常用的叁种财务报表,利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及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的经验,从而向用户输出相应的分析结论。这样,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决策者将大量而繁琐的财务数据快速转换成文字,直接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结论作出相应的决策,促使其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能解决中小型企业决策之需。

陆庆平[6]2006年在《企业绩效评价新论》文中指出企业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用于监管企业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借鉴国外市场经济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运用企业绩效评价监督约束企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向。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之一的企业绩效评价,正经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企业管理方式不断更新的考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就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工作而言,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一项应用研究都有其理论基础。本文从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和原理为出发点,研究评价活动本身遵循的理论,构建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柜架。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研究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着重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预算理论、激励理论等入手,深入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产生、构建、完善及应用等理论性内容。企业绩效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导向的前提,为充分发挥企业绩效评价的导向功能,必须确立评价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正确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谋求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所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企业管理要求,以价值判断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应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体现企业各利益主体目标的最大化,即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的利益保障,员工权益保障,政府公共收益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各利益主体目标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就得到了实现。本文首次以利益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五维一体”的绩效价值理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建构新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绩效评价服务于包括企业出资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本文认为,应按照新的企业绩效评价理念,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短期财务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只有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考评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情况。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根本宗旨;在具体财务指标的设计上,吸取杜邦分析方法财务指标至上的合理内核,同时考虑非财务指标的辅助作用,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部分团体的特殊利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互相补充。采取平衡计分卡思维方式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企业绩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开放的综合判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政府间接管理国有企业服务;二是为企业出资人服务;叁是为企业的债权人服务;四是为激励企业经营者服务;五是为企业经营者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六是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服务;七是为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服务等。企业绩效评价是一门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由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发展迅猛,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与此相适应,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进行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的方向是进一步探索建立战略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需要。

毕洪新[7]2011年在《基于数字化理论的变速器工厂设计与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同时带动相应零部件产业迅猛发展。变速器这一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由于存在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生产效率低、质量差、单位产品能耗高等缺点,从而成为汽车行业日趋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立足于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结合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突破以往学者研究上的理论限制,为变速器工厂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程度高、科学适用性强的新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变速器工厂设计和规划研究体系,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本论文综合运用可拓工程和精益生产等学科的相关思想和理论体系,以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CAPP为设计平台,创建了变速器工厂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分析控制闭环系统,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优化了生产流程。本研究结合变速器工厂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其生产流程中的物流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构建了系统布置设计(SLP),从而实现变速器工厂科学的布局规划,并利用Flexsim仿真技术验证该设计的可行性。论文还构建了一套财务系统评价体系,通过此体系可以分析变速器工厂设计和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最终实现变速器工厂的数字化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颜剩勇[8]2006年在《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作为社会的组织,既具有经济性质,又具有社会性质。企业的经济性质决定企业的经济责任,即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谋取经济利益;企业的社会性质要求企业承担除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与自然、社会和员工等和谐发展。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评价应该对这两个方面都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科学完整的。已有文献表明,国外企业财务评价研究成果较多,一般都是针对企业经济责任来进行,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效果的关系,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财务效果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如何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较少,既使有也多是定性评价,少有定量评价。而国内的企业财务评价文献也绝大多数是基于企业经济责任而进行的,而对企业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涉及甚微。本研究认为,“SA8000”的出台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现行的以经济责任为起点的财务评价体系已难适应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构建一套企业与自然、社会和员工等和谐相处,财务效率与财务公平并重的包含企业经济责任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实有必要。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促进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企业财务效率和财务公平,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理论上,倡导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探索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在实践上,为政府评价企业提供科学指标体系,为企业管理者评估管理效率提供考核标准,为企业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一般理论。该部分主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与边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内涵、评价主体、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其制度和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顾

黄浩岚[9]2007年在《绩效叁棱镜在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日益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影响企业在管理竞争中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先后创立了不同的绩效测量方法。从最早的成本评价阶段开始,经过了财务评价阶段、平衡评价阶段的探索历程。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在当时特定的经营环境下,上述绩效评价方法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等方面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片面性。目前,我国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基本上是采用单一的、由会计核算资料生成的财务性绩效评价体系,这正是我国企业“社会属性”缺失的症结所在。这种评价方法在数据获得上要受传统会计方法的制约;在评价目的上只重视股东利益,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评价内容上无法涵盖企业绩效的全部内容,在指标设计上偏重于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它已不能满足我国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拓展出一种全方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而绩效叁棱镜正是这样一个全面的、多角度的绩效衡量结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站在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以“企业除要考虑股东利益以外,还要考虑包括债权人、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社区等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基本论点,主要研究了绩效叁棱镜的五个方面问题,分析了SHHL连锁超市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提出了构建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包含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定量和定性指标在内的绩效叁棱镜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设计出适合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处在经济转型和完善时期的我国企业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王志周[10]2017年在《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鑫佳玫瑰园”项目的财务分析与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开发商纷纷涉足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投资项目投资数巨大,而且开发项目建设周期长、牵涉面广、所含工程项目多,风险因素高。一旦投资决策失误,不仅项目会受到影响,企业蒙受损失,相关行业也可能受到波及。因此采取科学的理论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分析是投资决策成功的前提。本文在前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规划,然后采用了灰色模糊综合法对兼具灰色性和模糊性的房地产价格进行初步确定,进而得出销售总收入约为13亿,最终拟定建设方案,并通过严谨计算得到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42.66%,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55年;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法对该项目风险进行了评估,把风险评估从定性分析转变为了定量分析,使风险程度更加明确。综合论证得出结论: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财务上是盈利的,在风险上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绿色设计的系统评价与财务分析研究[D]. 谢家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03

[2]. 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D]. 王海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3]. 钢铁行业绿色制造的成本效益研究[D]. 孙萃萃. 山东经济学院. 2010

[4]. 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 张英. 东北林业大学. 2005

[5]. 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 贺雪荣. 湖南大学. 2011

[6]. 企业绩效评价新论[D]. 陆庆平.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7]. 基于数字化理论的变速器工厂设计与规划[D]. 毕洪新. 天津大学. 2011

[8].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 颜剩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9]. 绩效叁棱镜在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黄浩岚.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10].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鑫佳玫瑰园”项目的财务分析与风险研究[D]. 王志周. 西南科技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绿色设计的系统评价与财务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