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理论的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古典经济学的消费思想
一般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视为西方经济学的真正开端。古典政治经济学反映了当时资本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的时代和阶级特征,其基本思想是强调资本积累,主张消费节俭,与重商主义相比,又肯定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威廉·配第的消费思想的核心是少消费、多积累。他认为消费品丰裕会使人消费过多,而消费过多则会使人们变得懒惰。而工人会满足于最低生活标准,故而:“法律应该使工人得到仅仅最必要的生活资料。因为如果给工人双倍的生活资料,那末,工人做的工作将只有他本来能做的并且在工资不加倍时实际所做的一半。这对社会说来,就损失了同量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他还把资金的支出按照是否有利于生产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大吃大喝、购买衣料、家具、建筑房屋、改良土地、开矿和捕鱼、经营从国外运回金银的事业,这显示他还具有明显的重商主义痕迹。他主张用把赋税改变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赋税的形式征收来的资金是从将这些资金用于大吃大喝的人征取来的,但它却交给这些资金花在改良土地、捕鱼、开矿及开办工业之类的有益事业上面的人。很明显,这种赋税对上述各种不同的人为其成员的国家说来是一种利益。”
亚当·斯密和配第一样,仍然把资本的积累放在首位,对消费主张采取节制的态度。他对消费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第一次真正正确地认识到消费的作用和地位,首次提出了生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力的(他所说的实际是购买力)的实质是收入所能取得的一定量的消费品价值,而不是货币或金块本身,这是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的否定。
在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中,西斯蒙第的消费思想最为丰富、科学,可以说他的学说是以消费占优先地位为基本原则的。他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突出人的需要,即消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人,而不是财富,各国政府应该通过政治经济学使人们都能获得物质上的享受。“积累国家的财富决不是成立政府的目的,政府的目的正是使全体公民都能享受财富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对萨伊定律提出批评,从消费决定生产的角度出发看到了资本主义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样必然会导致消费不足,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消费不足说和经济危机说。同时他还重视精神消费,认为消费者的利益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利益,而且包括精神上的利益,批评斯密过于重视物质财富。
二、萨伊和马尔萨斯的消费思想
与李嘉图同时代的萨伊和马尔萨斯被认为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斯密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的庸俗成为,而成为早期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让·巴蒂斯特·萨伊是经济学说史上把消费正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人。他认为消费即效用的消灭,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消费,而房屋失火也是消费,因为效用被消失了。所以他认为消费的唯一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唯一的目的是在于对比消费者的消费对他所引起的损失和给他所提供的满足。所以消费者所作的损益估算的正确程度决定消费是否适宜。著名的萨伊定义认为,生产能创造自身的需求,不会出现需求不足。萨伊定律在当时就遭到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等人的反对,但在凯恩斯革命以前,一直为西方的主流所接受。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在消费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有效消费”概念。他指出,所谓有效消费,是指人们能够而且愿意支付这样一种价格来购买产品的消费,这种价格会引起产品的继续供给而利润不至于降低。他认为地主的消费对于避免由市场供给过剩所造成的经济停滞是至关重要的,一批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就在于保护产品与消费的平衡,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的交换价值,从而促进财富的增长。虽然马尔萨斯赞成包括地主雇用大量仆人等消费行为,但反对对贫民的转移支付以增加消费需求,因为这会增加人口,同时也反对政府对过多的非生产性消费提供资金。
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研究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对消费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随着边际学派在19世纪末兴起,边际分析工具进入消费研究领域。边际的概念最早是边沁提出来的,在1780年出版的《经济科学的哲学》一书中,边沁指出财富是幸福的尺度,但随着财富的增长其效用递减,其后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的思想。法国边际主义先驱度比首先将边际概念与“消费曲线”联系起来,发现了消费者剩余。另一边际主义的先驱,德国的戈森提出了著名的二定律。戈森第一定律:随着一种产品被更多的消费,它所增加的效用是递减的;第二定律:理性的消费者应该使每件新产品上所花的货币产生相同数额的边际效用。这两个规律为边际主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欧文·庞巴维克是奥地利学派理论的集大成者,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他以消费领域为主来研究经济学,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本来阐述消费。他认为,消费品的价值是由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同时消费价值也决定了生产资料的价值。他重视消费者的需要的满足,认为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人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制造用于直接消费的消费品。认为现期消费比同样的未来消费的主观价值要高,所以需要有相应的时间贴水。“时差利息”的高低影响人们在“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之间的选择。庞巴维克最大的影响在于其用边际方法分析消费效用,提出了时间贴水的理论依据。他之后,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成为西方正统消费理论的基础。
阿费里德·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和人的学问,把经济学分为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但他反对杰文斯把消费理论作为经济学的科学基础的观点,“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中,虽然是人类的欲望引起了人类的活动,但以后每前进一步,都被认为是新的活动的发展引起了新的欲望,而不是新的欲望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活动。”他在消费理论上的重要贡献在于重视消费需要对于生产的指挥棒作用,指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必须重视研究消费者需要,以需要为导向使社会再生产得以实现。他在边际效用递减的基础上论证了售价与需求数量成反比的需求规律,并论述了需求的价格弹性,认为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于必需品,区分了解长期和短期的消费弹性。他还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剩余,得出生活必需品比奢侈品的消费者剩余多的结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反映了西方消费理论的数量化发展趋势。
托尔斯坦·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用制度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问题,他把消费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闲阶级为了过有闲生活而从事的消费,一类是劳动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便于凡勃伦的有闲阶级理论是对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种批判,因为新古典是假设消费者是至上的,通过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决定生产的商品构成,并以此决定使福利最大化的社会资源配置,但炫耀性消费理论使政府能够通过限制每个人所进行的“浪费性”消费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这样,“凡勃仑通过使经济人变为社会人而颠覆了新古典的消费理论‘自由放任’的政策含义。”凡勃伦的消费理论在当时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异端”,不为主流所认可,但它引导西方消费理论的社会学发展方向,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杜森贝里和依斯特林的相对收入理论、弗兰克的位置消费理论都深受它的影响。
四、凯恩斯的消费思想
经济大危机使传统的经济学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即在于“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灵活偏好”三在心理规律的作用。他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乘数原理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稳定性的条件,当边际倾向下降时,通过乘数原理放大投资量的作用,使总收入和总就业量的降低,引起经济剧烈动荡,所以要通过需求管理来扩大有效需求。从扩大需求出发,他对于私人浪费性开支和公共浪费一样持赞同态度,赞同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一书的观点。他认为,从长期看,由于利息率会逐渐下降(资本的边际效率会降低),所以人们有可能减少自己的储蓄,从而提高消费倾向;从收入分配的格局看,由于收入高的人消费倾向低,假设社会采取有利于消除不公平的状态的方式来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那么从提高消费倾向的角度来考虑,这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他提出消费函数概念和绝对收入假说具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以后,消费函数研究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
五、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消费理论
萨缪尔森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综合学派。从1948年的第一版到现在的第17版,不断吸收当代经济学家新的研究成果,《经济学》成为20世纪后半期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其消费理论也综合了各学派的思想,在微观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承袭了杰文斯、庞巴维克的边际分析效用理论,接受希克斯的需求理论,用序数效用理论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凹性、相对边际效用递减和收入预算线,说明理性的消费者的行为遵循等边际原则。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使需求规律发挥作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价格变化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所得到的利害比例。这样,消费理论成为整个现代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在其宏观部分,对消费率从长期和短期进行了分析:从长期来看,低消费率或低消费倾向对经济增长有利,“相应于收入的高消费会引致低投资缓慢增长,相应于收入的低消费会引致高投资和快增长”:在短期内,关系就说不定,“消费与收入的互动关系在短期内有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分别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展或紧缩的时期当经济形势促成消费和投资迅速增长时、总支山或总需求会增加,短期的产量和就业率会提高。而当高税率或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消费下降时,总支出就会减少,经济就可能被推入衰退”。总之,其消费理论是古典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