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10kV混接线路电压损失计算过程中所存在的难题,本文就针对虚拟线路、转接负荷法来进行电压损失相关计算,针对不同的混接线路所实施的电压损失计算模型。虚拟线路则是针对某一线路的导线和该线路导线相同类型,转接负荷则是嘉定线路之后相关负荷转移到线路末端,或者线路开始的负荷转移到线路末端,并对线路相关位置的电压所具有的负荷距和电压损失进行计算,获得整条线路的相关数值, 通过建立并完善适合相关模型的计算表,更好地计算整条改造方案线路的实际电压损失,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虚拟线路法;混接线路;电压损失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配电网针对电压质量、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提出较高的要求。配电线路供电能力需要能够尽可能满足用电负荷逐渐增长的需求,网络结构选择单一的手拉手联络方式,能够满足转供电能力增长的需求。农村配电网络基础相对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电压质量、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都要不断提升。其中10kV线路末低电压作为农村配电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诱发原因就是线路装接配变容量逐渐增大,线路线径细长、供电半径逐渐增加。
本文就针对之前形成的线路电压损失研究成果理论基础上提出虚拟线路法、转接负荷法结合的电压损失相关计算方法。并且构造了电压损失的实际计算模型。虚拟线路法则是针对某段线路所有的导线和相同型号的导线;转接符合法则是假定相关线路之后的一切负荷都逐渐转移到末端;或者假定开始之后的一切负荷转移到上一段线路末端,并且计算这一线路、整条线路的负荷距和电压损失等现象。而且,编制和构造的适合电杆配变计算表以及容量表,估算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电压损失计算方法,给出有效的优化建议和措施。
一、10kV配电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方法分析
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就是负荷距表示法以及电流距表示法。其中负荷也就是所谓的负荷力矩是输配电线路上用电负荷的实际功率和长度的乘积。单位负荷距所对应的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0kV线路则是三相供电线路,其终端负荷距对应的实际线路电压损失则表示如下:
混接线路电压损失模型
两段混接线路电压损失模型
下图中呈现出2段混接线路的常规情形,设定1段线路导线截面为ψ1,长度则为l1,单位长度电阻为R01,单位长度电抗则为X01,共有m1个用户接入点,则实际的用电负荷为P1,j。两段混接线路电压实际损失模型如下图所示。
三、电杆配变容量法
混接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模型可以计算任何线路的电压实际负荷距和损失,结合实际配电线路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电杆配变容量法,并且在配电线路上装置相应的配变容量乘实际的杆号,乘以线路平均挡距,就能够得到实际的配电线路具体负荷距,从而得到电杆配变实际容量法。
首先对线路的平均档距进行定义,线路的平均档距控制为10kV配电线路变电站出口到末端用户线路路径长度/本线路路径实际杆数,从而得到计算的结果可以接近5的倍数。
其次,10kV配电线路不同杆位接入相应的配变容量,获得实际杆位、分支线挂接的实际配变总容量。
再者,10kV配电线路实际杆位处线路长度和杆位杆号相乘得到平均档位。
而且,还要对电杆配变容量法进行编制,所编制的表格包括3个不同的部分,包括基本导线情况、装接配电变压器的实际杆号和容量,不同线路的单位负荷距贡献电压损失、负荷距、电压损失的实际计算区域等;
最后,选择1条变电站出口到末端用户配电线路路径,并且计算出线路不同路径末端的实际电压损失。在电杆配变容量法计算表中填写平均杆距、导线型号、杆号、接入配变容量等。
结语:
一般对10kV线路电压损失方法进行计算时,都是将混线路当成单独的导线,或者选择归一化方式转变为单一类型的导线,并且将不同位置线路接入到电负荷集中在一个接入点来对电压损失进行计算,对模型的粗糙程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主要是探讨转接负荷法、虚拟线路法等,也就是虚拟线路法假定线路之前所有的线路导线、该段路导线的类型,而且这一模型比较符合10kV配电线路的实际状况,电杆配变容量的填表工作量相对较小。不同线路和全线路的负荷贡献电压损失能够自动计算得到,满足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电压损失的实际计算方法,这一模型方法能够推广到0.38kV配电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彦.基于允许电压降落和改进损失系数法的中低压配电线路最大供电距离计算[J].电力大数据,2018,21(1):66-70.
[2]刘小唯.配电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的重要性[J].灯与照明,2003,27(2):16-18.
[3]刘健,同向前,潘忠美, 等.考虑过电压因素时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准入容量[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6):45-51.
[4]南哲,朴在林.10 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投切方式的比较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144-147.
[5]简孔斌,王玲,徐柏榆.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和电压暂降的故障定位新方法[J].广东电力,2014,(10):84-89.
[6]潘徽,禤小聪.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造价统计及校验优化软件探讨[J].科技风,2018,(13):179.
论文作者:段晓川,李辉,马克西,罗超,佟卫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线路论文; 电压论文; 损失论文; 负荷论文; 导线论文; 容量论文; 电杆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