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学之一。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具体明确、文从句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基于此,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育人的核心所在。可任教语文多年,每每一说作文,学生就怕,唉声叹气“没东西写”,“不会写”;语文老师也怕看学生的“没有具体内容,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学生怕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不止一次地询问学生,也与同行交流过,也咨询过专家、名师,均归咎于学生“经历少,见识少”。专家开出的良方是“多观察”,这一结论得到语文界的广泛认可,也是作文指导书中大讲特讲的话题。老师指导观察后,学生写作时仍茫然,无从下笔,作文空洞无物,有的甚至是在凑字数,完成任务。
我试图破解这个“难题”,学生写作前精细指导,学生写作时在旁叮咛。多次写下水作文示范,但效果仍不明显。结合学生作文状况,发现学生不是观察不够多,而是思考不够足,认识不够深刻,作文的目的性不明确。
我做了统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学习了6—9年,至少学习了300篇诗文,观看了20部电视剧、电影,听故事百十个,外加13年的社会经历、婚丧嫁娶的观瞻、嬉闹打斗的碰撞、走亲访友的见识、道听途说的听闻等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一部厚厚的书。所以说“观察少”“见识不够”是不正确的,说作文“没东西写”也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上做点儿文章。作文的确需要“观察”,但我们语文教师往往只强调了“观察”的表层意义——看,忽略了观察的深层行为——思考。“观察”包括用眼看见获得表象信息认知和用心思考悟透深层内涵。看得清,想得明,下笔才能得心应手,作文才能言之有物。
在作文教学中,我曾引导学生对一个鹅卵石做过深刻思考。这个“石头”有多大岁数?(与天地同岁);来自哪里?(山尖、山中、沟谷)有怎样的经历?(在山上呆了数万年;风化、分裂、跌落、碰撞,在沟谷呆了数万年;被洪水冲击滚爬,被遗弃等);现在是什么?(教具)(玩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来做什么?(哪里需要到哪里,做铺路石,做基石,去博物馆,最可能的是被丢弃,今天你踢一脚,明天他踩一脚);它有欢乐吗?(有过激情,有过豪迈,有过温馨。在大山上享受过日月的温暖,聆听过鸟雀的欢歌,和清风细语过,同山羊玩耍过;在沟谷享受了与伙伴追逐,摔跤的快乐,同流水戏耍的浪漫,与岩石斗狠爽快。)有过苦恼吗?(烈日曝晒,寒风刺杀,暴雨撕裂,狮子老虎践踏,野猪踢踏嘴咬;从山上翻滚跌打,在洪水中被迷了眼,呛肺,被斩断四肢,以致现在光光的)这个石头有什么人文价值?(坚韧顽强、执着坚定···)这是直接说石头,其实石头还可以生发更多的故事,让人大快朵颐。如《红楼梦》中女娲补天被遗弃的顽石化作美玉,莅临人间见证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欢乐与辛酸,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西游记》中石头变成美猴王,有72般变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这还是石头吗?不,石头是无字天书,看你能不能解读,怎么解读;石头是变形金刚,要什么变什么;石头是橡皮泥,需要什么塑造什么。如果像这样对接触过的、有意思的、有意义的一个动物、植物、物件、人、事做过深刻思考,挖掘出人文内涵,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所以我引领学生“攒几个变形金刚在手,应对各类作文”。
“变形金刚怎么变”也不是随意说,是由题目、题意所隐射的主旨和作文的载体、人文价值的碰撞决定。若要表现奉献的就写石头为大山壮威,为小草提供过营养,为山羊铺过路,为沟谷粉身碎骨,甘当垫脚石;若要弘扬坚强的意志,执着的追求,就突出石头忍受亿万年的煎熬,漫长的滚滚爬爬;若要彰显乐观的情怀,就突出与烈日、狂风抗争,与洪水搏斗,勇往直前;若要批评奸诈,滑头,就突出好高骛远,骄奢狂妄,结果一无所有。主旨需要突出什么就把哪个部位放大、细化,自然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题而详略取材。
有了写作内容,再融入真情实感就更完美了。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理解文章的真谛、精髓,明确作文究竟是写什么,写谁。文章表面是写人、事、物,其实深究起来是通过人、事、物突出一个主题。《红楼梦》乍看是在写贾宝玉在玩耍,林黛玉在啼哭,大观园大起又大落,其实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看,有一个心在诉说,是谁?《西游记》孙悟空在惩恶扬善,妖精在躲躲藏藏,背后也有双眼睛在看,有一个心在诉说,是谁?《狼》在文字之外也有一双眼睛,一个声音,是谁? 是“我”,是作者。不管是写景、写人还是写事,不管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都隐含了一个大大的“我”。所以认真深究作文的终极目的可以说是写自己,告诉人们“我”的认知、主张、品位、见解、情感等。写我的心、我的情、我的观念、我的主张。说更直白一点,就是要表现“我”是一个好人,我要做一个好人,并希望所有的人都做好人,不做坏人,正是“人如其人”。时代“要什么吆喝什么,缺什么吆喝什么”,《西游记》看似写神仙、妖魔鬼怪,其实是表达作者渴望消除妖魔鬼怪,弘扬正气;朱自清的《春》表现的是作者爱美、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怀;蒲松龄的《狼》表现出作者对像狼一样的人的憎恨。明确了这一点,自然就会带着“心”去写,把自己的情感、态度、观念,融入到文中的环境、事件、人物(情感载体)中去,写我的切身感受,写出“我的心”,写出我的“爱”与“恨”,也就避免了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的做作。文章自然就活起来了,作文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自己的人文修养也都会得到提升。
解决了“有内容可写”,“能写真情实感”,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作文,甚至爱上作文。
论文作者:唐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石头论文; 学生论文; 真情实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西游记论文; 有过论文; 若要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