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焊接专业存在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探讨论文_李洪学

基于高职焊接专业存在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探讨论文_李洪学

摘要:焊接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手段,在制造业中占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社会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同时对焊接人才的素养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我国每年高职院校培养的焊接技术专业对口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鉴于目前高职焊接专业实施和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综合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格外有意义。本文就国家高水平建设背景下,高职焊接专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诊断与改进进行探讨,梳理完善专业建设和规划,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顶岗实习三方面进行诊断与改进,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课程建设;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诊断与改进

引言

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制造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有五个方面:综合的专业知识、信息化管理知识、物联网技术知识、过程控制理论知识和大数据知识。在此背景下,原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称“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上“宽而不精”,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学生的基本技能、工程实践技能和应用技能训练不足,无法对接“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

1焊接专业信息化模式建设

1.1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信息化的逐步完善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办公和教学辅助手段,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上配备十分完善。但是尽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和硬件设施的完善,但是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导致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在信息化逐渐深入的大环境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理念,教师应该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建立先进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思路。

1.2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形式。职业院校的焊接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建设中,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还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通过信息化的专业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训练,这样的方式在节省耗材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焊接技术。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减少了一定的教学和生产成本。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方式检索,对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了解,确立自身的技能与岗位结合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的效率。

2课程体系构建的设计思路

围绕本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的目标定位,依据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的特征,突破“以知识系统化传授为主线”的培养框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典型机电产品”作为课程体系的黏结剂和载体,对功能相互影响、内容相互关联的课程进行统筹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手段,实现典型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控制,构建“能力逐层进阶、多课程协同”的“三平台、三能力”的课程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教育平台课程由学校统一部署,主要涉及思想道德、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三大块的通识课程,其中思想道德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世情、民情,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然学科模块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学》等课程,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自然学科知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社会学科模块包括《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等课程,以促进学生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4“理虚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理虚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并组织企业专家研讨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加强教师教学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组建项目课程开发教研团队。加强教师与行业协会、学会及企业专家深度交流,教师要做到对企业焊接岗位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认知更清晰,专业人才定位更准确,课程内容设计更符合企业对焊接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打破传统学科性课程结构,将焊接方法、设备、工艺等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把企业典型的生产项目、企业培训项目作为课程学习训练的载体,由易到难构建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借助虚拟仿真VR焊接实训平台,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推行“理虚实一体化”全新混合式的课程教学模式[5],设计教学情景,有效解决“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想不通”的关键难题,降低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危害。结合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知识体系规划教学及课件设计、现场授课拍摄录制、课后合理处理等步骤,将颗粒化知识点资源整合成系统化课程,实现课程的结构化设计,课程取材于学校与企业实际,缩小目前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复学习,达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

5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浓厚的氛围

目前各类焊接赛事众多良莠不齐,专业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技能等方面对赛事进行筛选和分类,分析比赛规则,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推动“赛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将竞赛理念、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提炼、整合、创新,按任务模块或技能模块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教学内容直接与产业前沿技术相对接。组建校级焊接创新协会社团组织,为全校广大焊接爱好者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挖掘焊接人才,定期邀请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到校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实习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焊接,熟悉焊接方法,让焊接专业学生较早介入专业知识,实现前置学习,实质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降低后期培训费用,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焊接人才职业综合素养。制定协会老带新制度,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定期组织校级焊接比赛和跨校技能交流活动,树立技能能手典型,切实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实现教与学、赛与练相互融合,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省级、国家级等焊接大赛选拔选手。

结语

总之,要在课程层面上,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拓建虚拟仿真课堂;重视学生差异化,突出个性化教育;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基地建设层面上,提倡的“匠人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贴近基地建设标准;优化实训项目,降低实训成本。在顶岗实习层面上,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形式形势下智能化、数字化的高素质焊接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阎金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56-158.

[2]李娜,田晓明.依托区域制造业建设共享型高职焊接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2):44-46.

论文作者:李洪学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基于高职焊接专业存在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探讨论文_李洪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